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8)
报纸(52)
学位论文(16)
会议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120)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30)
2013(26)
2011(29)
2010(19)
2007(25)
2004(11)
2002(10)
2000(6)
1988(2)
1981(1)
按来源分组
戏剧艺术(13)
戏剧文学(8)
剧影月报(6)
艺术教育(3)
文教资料(2)
文史知识(2)
新疆经济报(1)
散文(1)
全国新书目(1)
文艺生活:下旬刊(1)
汤公寻梦文化之旅
作者:李小菊 刘祯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牡丹亭  纪念馆  昆曲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十番  表演  梦文化 
描述:江遂昌召开的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重走先圣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浦江板凳龙
作者:周春德  来源:神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  龙珠  民间艺术  中华民族  浦江县  中国文化  灯头  表演  元宵节  考证 
描述: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民族是吉祥、尊贵、勇猛的象征。虽然世上是否有龙之存在,尚待考证,外形如何亦无人得知,但中国人深信,长久以来老祖宗传承给子孙们的龙的图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节去浦江闹迎会调板凳龙
作者:雨蔚 王建平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  表演  民间  村民  工艺  开路  广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姓  美好生活 
描述:春节搞迎春、调板凳龙,是浦江民间延续了几百年的民间活动,每到新春佳节,浦江地区的乡村百姓都会汇集一堂,用迎会,调板凳龙这种独有的民俗风情来除旧迎新,以求五谷丰收,美好生活。2006年6月2日,浦江迎会、板凳龙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赏心乐事
作者:王芳 陶文瑜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杨贵妃  苏州人  唐明皇  牡丹亭  表演  演出  张继  陆文夫  演员 
描述:候我们大清早五点钟练功,我估计你经过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上文化课了。
从《牡丹享》到马连良的戏服
作者:关彤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杜丽娘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舞台设计  光效果  表演  昆曲  纹样  演员 
描述:年轻演员也有点压不住场面,但最让我感觉别扭的是演员穿的戏服。柳梦梅的罩衣短了一截,而且没加底衬,所以柳公
历史上的“弄孔子戏”
作者:蒋晗玉  来源:艺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历史上  儒家  仁义道德  伶人  儒生  安禄山  罪名  戏剧  王安石 
描述:安禄山面前掷乐器于地,宁愿被肢解不向叛贼低头的雷海青;为民之艰苦谏言,甘冒"诽谤国政"罪名而献身的成辅端等等。他们的行为真能让以儒家为代表的,那些常叫嚣"诛优"的庙台之官为之汗颜。
皇家粮仓+昆曲《牡丹亭》
作者:杨倩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粮仓  林兆华  原生态  厅堂  观众  家班  戏剧  演员 
描述: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篇题为《昆曲应该在北京长期驻演》的政协委员提案,提出昆曲在“解决了生存和温饱”之后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和讨论。提案从地域、观众、南昆北演等方面来考量目前的昆曲保护工作,呼吁在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为昆曲创造长期的驻演条件,由此在全国范围
分众时代四川高校电视新探
作者:何炜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  高校  青春版《牡丹亭》  四川  影像创作  大众  戏剧  白先勇 
描述:戏剧时代因歌舞"广场时代"的到来而越来越小众,戏剧的大众时代已经过去,小众时代已经到来。这个状况跟大众时代的高校电视的处境,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处巡回,盛演不衰。最个性
从碑文看汤显祖的戏剧观与教育观
作者:徐雪凡  来源:戏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庙记  庙记  戏剧  戏剧  书院  书院  教育观  教育观 
描述:本文从现存的汤显祖撰写的碑记及明清两代有关汤显祖的碑文中,选择其中有关汤显祖从事戏剧与教育活动的那部分,概括并阐述了汤显祖的戏剧观与教育观。
舞蹈戏剧《惊梦——牡丹亭新记》
作者:叶进  来源:舞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