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
描述:。一方面,通过比较得出东西方具有审美价值取向差异。西方追求人性至上,而东方则崇尚礼理至上;在悲剧人物的选择方面,西方悲剧侧重于高贵的英雄人物,突出主人公昂扬的斗志,东方悲剧侧重于地位低下的善良弱小
-
元明易代之际悲剧人物危素研究
-
作者:吴愫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危素 思想 贰臣 悲剧
-
描述:主”和“顺乎天命”成为两难选择。危素出仕明朝,转事新主,终成“贰臣”。然而,洪武帝对元故官既拉拢又打击的政策,使危素成为了政治牺牲品,悲剧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从“狂狷”取向看汤显祖美学思想及其对《红楼梦》的影响
-
作者:张皓 来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 创作美学 狂狷 《红楼梦》
-
描述:慕女性美的不同一般的美学倾向及其对《红楼梦》的影响。
-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
作者:百家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悲剧 演变 改革运动 国家税收 安邦治国 地方官员 励精图治
-
描述: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
-
作者:吴明明 来源:书屋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悲剧 王安石变法 弱势群体 高利贷 青苗法 神宗 司马光 地方官员 大变法
-
描述:公元1074年正是北宋的熙宁七年,一个空气里都弥漫着焦躁气息的年份。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烦事,一个本来由他奖掖提拔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幅《流民图》进呈天子神宗,说变法有问题。这实在令王安石想不明白。
-
论汤显祖的美学生命观
-
作者:杨剑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实践 复归 生命观 中国戏剧 剧作 美学 艺术理想 戏剧理论 蕴藉
-
描述:一、以“情”为标识的美学生命观的实质 将汤显祖的戏剧理论及其创作实践,认识为明代中叶以来艺术的美学生命观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现实体现和历史延续,在于其美学实质是对戏剧作为艺术的美学个性的复归与张扬
-
简论剧与诗的美学关系
-
作者:王东局 来源:美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作家 情感 亚里斯多德 戏剧创作 汤显祖 戏剧艺术 戏剧作品 美学 形象 古希腊
-
描述:简论剧与诗的美学关系
-
《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学特征之比较
-
作者:佟迅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美学 悲剧美学 比较 比较
-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杰出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位作者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冲突、结构、人物以及结局
-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
作者:杨晓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悲剧 封建礼教 美学家 戏曲
-
描述: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
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
-
作者:张培坤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美学 王骥德 汤显祖 悲剧 略论 喜剧 戏剧艺术 融汇 戏剧理论
-
描述: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