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0)
学位论文
(5)
会议论文
(4)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
才乡教育
(7)
地方文献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
2010
(2)
2009
(6)
2008
(2)
2007
(4)
2006
(4)
2002
(2)
1999
(4)
1994
(2)
1993
(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9)
中国哲学史
(3)
孔子研究
(2)
江西社会科学
(1)
人民日报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争鸣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宇宙
道统
“理”
陆九渊
人性
哲学心理学
吕祖谦
吴澄
哲学基础
南宋时期
体用
性之情
天人合
儒家
王安石
章句之学
仁者寿
顿悟
失落
回忆说
价值
天理人欲
雷思齐
象数
心学
和而不同
儒学
北宋
图书之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心性之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60
条
陆九渊的做人
之学
及其对朱熹
之学
的批判
作者:
虞文华
来源:
争鸣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之家。
“敬”的心学变迁
作者:
黄丽娅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敬
心性
理学
心学
程朱
吴澄
胡居仁
描述:
主敬是理学修养论的重要方法,而修养工夫论是与
心性
和天道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以敬为主要关切点的考察即可折射出理学经由元明两代的昌明显赫转而暗淡,继而心学大明这个演变转化的整个过程。
经济学应是致用
之学
作者:
陈岱孙
来源:
人民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经济学应是致用
之学
陆九渊做人
之学
探析
作者:
刘辉平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大丈夫”精神
发明本心
“义利之辨”
心即理
理想人格
探析
上卷
哲学基础
人生修养
描述:
陆九渊做人
之学
探析刘辉平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中年以后讲学于贵溪象山,自号象山居土,故世称象山先生。他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学的主旨
朱熹眼中的“江西
之学
”
作者:
王伟民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之学
”
朱熹
学术形象
学术思想史
南宋时期
学术主张
陆九渊
弟子
描述:
象并不好。
心性
的意义:评蔡方鹿著《宋明理学
心性
论》
作者:
张茂泽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
论
宋明理学
蔡方鹿
中国哲学
心性
之学
道德理性
体用
人的主体性
思想渊源
陆九渊
描述:
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将宋明理学
心性
论分为四个阶段,即北宋(邵雍、张载、二程)、南宋(胡宏、张、陆九渊、朱熹、杨简、功利学派的批评)、元代(许衡、刘因、吴澄)和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罗钦顺
心性
之情——《红楼梦》本体辨析
作者:
张重岗
来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牡丹亭》
性之情
《西厢记》
小说
《金瓶梅》
本体
曹雪芹
描述:
精神。从这两条线索,可归结出《红楼梦》的文化生命结构——
心性
之情。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作者:
顾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陆九渊(象山)通过天人合一的儒家公理完成了天道与人道相接的理论论证,借助于道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和至高无上性完成了由自然之道理向社会之道理的过渡,并赋予人道已纯然至善的特性。因此,从本体
张栻教育哲学的
心性
论
作者:
沈清华
来源:
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心性
论
道德修养
培养目标
理学家
陆九渊
朱熹
天人合
心与理一
人性的内容
描述:
张栻教育哲学的
心性
论沈清华张(1133─1180),字敬夫(钦夫),号南轩,今四川绵竹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他是南宋著名教育家,曾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
试论朱熹与陆九渊
心性
论的区别
作者:
李延仓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嘉
陆九渊
心性
论
描述:
朱嘉和陆九渊作为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二者对
心性
的体认和把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二者
心性
论的相通之处共同反映了理学思潮的特征,但二者的
心性
论也有区别。本文从心、性以及
心性
关系等方面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