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女儿故事女儿
作者:李祥林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女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  中国社会  港台地区  专业剧团 
描述:文主义光辉的杰作,再度以其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激起当代人共鸣,让我们常读常新。
博淹闳肆 兼蓄家——浅论宋代集句诗词的成就
作者:陈磊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诗词文赋  诗歌成就  杂体诗  文风  王安石  词体  集句词  发展繁荣  文士 
描述:宋代杂体诗文中,集句的成就最为明显。集句诗在宋代的发展经历的过程,实质反映出有宋文风的昌盛与词体欣赏的普及与提高的过程,宋代集句诗词内容广博是闳肆,创造出辞章赡丽、体裁兼蓄的诗歌成就。
二程欲观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王世光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二程  欲观  欲观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天理  天理  人欲  人欲 
描述:二程认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政府自身利益以及急功近利的现象,而且一些推行新法官员的道德素质低下,假公济私,由此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二程探讨欲关系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希望
胡宏“”论及对陆九渊“心学”的影响
作者:罗来文 赵国力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宏  心性  本体  人性 
描述:胡宏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提出了"性"本论,但在论性的同时并没有舍而不谈,相反,他对""论述颇多。从其性本论出发,他对心性关系也作出了不同于其他理学家的解释。
以情反 追求个性解放——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韩彬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至情  《牡丹亭》  《牡丹亭》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论《牡丹亭》性心理及其生命意识的升华:以蔼士性心理学理论
作者:魏远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心理描写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生命意识  柳梦梅  性心理学  心理学理论  爱情  白日梦 
描述:情和婚姻的执著向往和追求,而且对杜
象山磨,僧家门径绕藤萝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象山书院  讲学  理学  发明本心  天山  朱熹  学者  吕祖谦  贵溪 
描述:象山磨,僧家门径绕藤萝
阳明传,青原梵钟逐贤音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王守仁  理学思想  净居寺  江西  儒家经学  陆九渊  会讲  邹元标  会馆 
描述:仁(儒家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则在年轻时曾向娄谅学习,应属吴与弼的再传弟子。但王阳明在学术上走的路子开始也与宋代理学家们相同,先由道家和佛家的一般学理入手,而且努力参禅静坐,并颇有成效,使他退而反求儒家经学能够别有深入之处。尤其他在仕途上与宦官刘谨结怨被贬贵州龙
伤感与虚幻——小山词词发微
作者:曹章庆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感  虚幻  《小山词》  晏几道 
描述:小山词中主要存在着伤感与虚幻两种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态,在内涵方面表现为怀才不遇、蹉跎沦落或苦恋离情、风流云散的伤感;以及“欲而不得”或“得而复失”的虚幻。而这种虚幻,主要是通过“梦幻”、“醉酒”两种方式和“空”等字面加以表达,跟佛禅在精神体验方面又有某种相通之处。
唯其之是 唯其辞之是——从李绂、方苞评点柳文的异同再论
作者:张维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苞  李绂  评点柳文  义法说 
描述:以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李绂与方苞评析柳文的不同态度,进一步认识方苞“义法说”的实质。方苞的“义法说”的提出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文创作的要求,但与李绂的古文理论相比,“义法说”则相对苛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阻碍了古文的创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