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胆书魂品舒同
-
作者:兰殿君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 传奇色彩 共和国 军事科学院 共产党员 国民党 黄埔军校 书艺
-
描述:在共和国开国功臣榜上,舒同是有作为、有才华的一位。毛泽东说他是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他为人讲诚信、认死理,有时耿直到伤和气的程度,由此又有毛驴子的名号。他的风雨人生极富传奇色彩,细细品之,对我们这一代人极有教益作用。品人
-
“国学”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 经学浅释(六)
-
作者:陈安 来源:商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王学派 陆九渊 国学 阳明学 浙东学派 明代 王守仁 南宋 代表
-
描述:陆王学派陆王学派是宋明理学的又一重要流派,其创始人是南宋陆九渊,杰出代表是明代王守仁(王阳明),因此得名陆王学派。陆王学派的核心是唯我。朱熹主张先格物再至知,陆九渊则认为格物和至知是并行不悖的。王阳明则在陆九渊的基
-
《周礼》所见判书三种形式探微
-
作者:李军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判书 傅别 质剂 书契
-
描述:判书是盛行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书。成书于战国,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一书中就有不少关于判书的记载。《周礼》中所见判书可分为:傅别、质剂和书契三种形式,它们应用于不同事务之中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解读
-
作者:汤蒙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王安石 解读 解读 创作风格 创作风格 政治生涯 政治生涯 政治诗 政治诗 写景诗 写景诗 黄庭坚 黄庭坚
-
描述:王安石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超过了他的文章.由于他政治生涯的坎坷不平,晚年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因此也带来他创作风格上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以写景诗代替了政治诗.其风格与早年不尽相同——早年意气自许,风格多廉悍;晚年转向深婉清丽,活泼自然。黄庭坚评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
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以今江西部分所引地志为例
-
作者:张保见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地志 地志 江西 江西 文献学 文献学 价值与地位 价值与地位
-
描述:鉴于<太平寰宇记>引书过于繁复,而选取乐史的家乡--今江西省--所引方志文献作为案例,征考各志源流.探讨其文献学价值和地位.认为<太平寰宇记>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集志型地理总志,在地理学史和方志学史上
-
南丰军峰山风光秀丽引客来: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
-
作者:黄应国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南丰讯 进入暑期以来,国家级森林公园――南丰县军峰山每天都要迎接一拨拨来自省内外的游客。随着军峰山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和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每年慕名前往军峰山观光旅游的游客达6万多人次。 军峰山位于南丰县西北部,主峰海拔1760.9米,号称“赣东屋脊”,山势雄伟峻峭,胜迹颇多,其境内原始森林达2万多
-
一招一式皆精彩□黄松书文/摄
-
作者:黄松书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虎虎生风
棍对大刀
柳叶双刀
杨氏太极刀
春秋大刀
倒卷肱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
民国二年(1913年),李焕章因不堪簿书烦劳、公务繁忙
-
作者:暂无 来源:西海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民国二年(1913年),李焕章因不堪簿书烦劳、公务繁忙,便与家人商量,找一处别业,在西宁营造一所住宅。此时正好城北一带有空地,李焕章便买下地皮,筹资督工,大兴土木,修盖宅院。终于,在西宁北大街中段
-
是“误订”还是“误辩”:答陶符仁对《钱钟书〈宋诗选注〉发微
-
作者:李裕民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陶符 王安石 诗选 储光羲 宋诗纪事 宋江 宋诗钞 西清诗话 四库提要
-
描述:,都不算什么大问题。我的文章原题为《钱钟书选注宋诗的苦衷和学识上的缺陷———〈宋诗选注〉发微》,在《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3期)上发表时,被编辑改为《钱钟书〈宋诗选注〉发微》,继而为人大报刊复印资
-
《伤仲永》《孙权劝学书》《送东阳马生记》中的劝学情节
-
作者:李均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孙权 情节 教育方式 王安石 学习过程 厌学 纷繁复杂 学者 学习条件
-
描述:面对纷繁复杂而又漫长的学习过程,有人好学,有人厌学。好学者,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厌学者,谈虎色变,索然无味。如何使厌学者变为好学者?劝就成了古人今人百用不厌或许是无奈的教育方式。为此,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识称为世人的劝学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