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教桎梏下人本质欲望的觉醒——在与《西厢记》比较中看《牡丹
-
作者:刘晓娟 来源:科教文汇(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差异 差异
-
描述:《西厢记》后的三百年爱情题材戏曲创作,几乎完全重复着《西厢记》的主题,即歌颂“有情”的婚姻观,反对封建包办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直到《牡丹亭》的出现在主题的深刻性上对《西厢记》有所超越,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
两种体感诱发电位联合应用组合不同记录点监测预防脊柱矫形术中
-
作者:何杰民 唐勇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运动 监测 手术中
-
描述:/2001-1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104例。男40例,女64例,年龄5~19岁。干预:采用美国NICD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D诱发电位仪,记录患者麻醉平稳后的皮层诱发电位波形及皮层下诱发电位波形,并分别标记P37及N45,并将其定制为基准线,在术者行固定撑开时观察波幅变化情况。以波幅下降超过50%为阳性。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中皮层及皮层下诱发电位变化。结果:10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3l例,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11例,其中3例与手术操作有关,经过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皮层记录点的准确率75%,皮层下记录点准确率92.2%,采用皮层及皮层下记录点组合监测的准确率96.7%。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受麻醉影响大,但信号好,容易读...
-
傣禄和薪水的差异
-
作者:薛理勇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薪水 被动语态 工薪阶层 《说文解字》 主动语态 俸禄 餐饮业 同义词 《周礼 《礼记·月令》
-
描述:近几年上海的餐饮业为了招徕生意纷纷亮出“为工薪阶层服务”、“工薪阶层消费”、“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价位”等口号。所谓“工薪”就是合“工资和薪水”为一,于是乎“工薪阶层”似乎就成了“贫穷阶层”的同义词。那么工资和薪水是否有区别呢?这得从古代的“俸禄”制度开始讲起。
-
运动文学与运动群众——从两次奇特的农民诗歌运动谈起
-
作者:孙兰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周礼 奴隶制 林彪 孔丘
-
描述:运动文学与运动群众——从两次奇特的农民诗歌运动谈起
-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
描述:来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产生了独特的推动作用。这两部经典剧作虽然都是讴歌爱情的才子佳人戏,在中国古代的情爱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两部佳作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差异。
本文
-
《牡丹亭》爱情观的矛盾和局限
-
作者:张兵 杨绪容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情至 情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矛盾 矛盾 差异 差异 局限性 局限性
-
描述:牡丹亭》的爱情观存在着现实之情与理想之情的矛盾 ,以及情与理的调和折衷、功名对爱情的冲击等方面的局限性。
-
新农村运动应是一次国民精神运动
-
作者:李念文 来源:中国改革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农村运动 国民精神 新村运动 民族精神 文明进步 精神教育 精神培养 支柱作用
-
描述:精神由农村扩展到城市,变成韩国的民族精神,即民族自立、事业报国,对韩国的现代化起到了精神支柱作用。对此,韩国高度概括为:[第一段]
-
新农村运动应是一次国民精神运动等
-
作者:李念文 来源:中国改革(综合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新农村运动应是一次国民精神运动等
-
两种体感诱发电位联合应用组合不同记录点监测预防脊柱矫形术中
-
作者:何杰民 唐勇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监测 手术中
-
描述:背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易受麻醉药
-
林则徐与禁烟运动
-
作者:来新夏 来源: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禁烟运动 严禁论 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 英国政府 黄爵滋 英国侵略者 资产阶级 道光帝
-
描述:入日增。烟毒贻害于全社会终于造成严重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