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戏曲脉搏不止 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论地方戏和传统
-
作者:陈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艺术 牡丹亭 精神家园 观众意识 工作者 地方戏曲 性格心理 艺术形式
-
描述:的传统戏曲艺术本该是我们作为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以及自信的源泉啊!他是我们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加以修复以及重视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问题,这片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会最终变成一片死亡海洋
-
安徽乐史:新乐史研究的开拓
-
作者:王安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安徽乐史:新乐史研究的开拓
-
多面李浩:一个青年的蜕变史
-
作者:肖欢欢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多面李浩:一个青年的蜕变史
-
诗与史思想意境的交融:王安石读史诗浅议
-
作者:瞿林东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读史诗 读史诗 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
-
描述:关于王安石的咏史诗,已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但王安石的读史之诗,尚少有研究。其读史之诗,是通过阅读史书抒发自己对于重要史事或历史人物的见解,既彰显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史的思想,是诗与史思想意境交融
-
李壁《王荆公诗注》与“以史证诗”
-
作者:何泽棠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 诗歌注释 以史证诗
-
描述:节,解释了用"赋"、用"比兴"、用典等各类诗句的意义。李壁还考证了部分诗歌的创作时间,并由此推证了诗意。
-
一部新发现的胡小石中国书学史手稿
-
作者:张蔚星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小石 中国文学史 书学 李瑞清 书法作品 手稿 国书 建国后 宗白华 南京大学
-
描述:中央大学中
-
传统版《牡丹亭》京城赢得喝彩 苏式“原味”引来千余观众
-
作者:刘欣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刘欣)昨晚,苏州昆剧传习所“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专场演出”之“传统版《牡丹亭》”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千余观众观看了演出。至此,包括前晚“泰山北斗映蓝天”在内的“纪念
-
青春燃亮典雅: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
-
作者:黄丽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 剧本 剧本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继承 继承 创新 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
描述:针对目前传统昆曲音乐低迷的现状,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说给处于困境中的昆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等诸方面因素分析,论述它在传统昆曲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继承和创新
-
那一首首歌如花朵绽开 马世芳在禾温情回望台湾乐史
-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文字整理陈苏朱梁峰
本版摄影唐光峰毕亚红
没有《不要告别》,就不会有《告别》。这两首歌之间的有什么故事?《不要告别》的词作者是三毛,《告别》的词作者是李格弟,也就是台湾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夏宇,曲作者都是台湾流行音乐大师李泰祥。
李泰祥、三毛、李
-
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召开 徐绍史李纪恒出席并讲话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陈晓波)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昨日在昆明召开。会议深入总结交流各地整装勘查的实践经验,部署安排全面启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计。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云南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