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管子·侈靡》篇记
-
作者:范治学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管子 荀子 侈靡 诗经 尔雅 周礼 左传 庄子 礼记
-
描述:散”一训。《荀子·富国》篇:“有倚契伺诈权谋倾覆颠倒以靡散之。”侈靡者,有饶多之财必使散于众之谓。《管子·霸言》
-
读《管子·侈靡》篇记(续二)
-
作者:范治学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诗经 《说文》 侈靡 《国语》 左传 《荀子·宥坐篇》 诸侯 一声之转 《淮南子·兵略训》
-
描述:读《管子·侈靡》篇记(续二)范治学是为十禺分免而不争《说文》"十、数之具也"(十部88页)。是十有各具之义。"禺"读为"隅"。"十隅"犹言备分偏分。《玉篇》"免、止也。"(日本大玉篇·上卷·子集·儿部五画26页)。分免者分之尽而止。故无争也。宫礼之司...
-
三《易》名义考
-
作者:刘运兴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归藏 周代 坤乾 渊源关系 周礼 题名 直接影响 郑玄 左传
-
描述: 所谓三《易》,即《周礼·太卜》最先揭举的《连山》、《归藏》、《周易》。这里所说的《周易》,就是今本《周易》中的《易经》部分。三《易》名义乃千古聚讼疑案,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直接影响着人们从本源的角度对易事易理的理解和认识。阐明三《易》名义,是弘扬易学精蕴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此问题探理如下。
-
说《周礼》、《仪礼》、《礼记》
-
作者:徐喜辰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大戴礼记 三礼 战国时期 颜师古注 十三经 郑玄注 左传 礼经 河间献王
-
描述:》,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本名《周官》(《史记·封禅书》),也称《周官经》(《汉书·艺文志》),后称《周官礼》(《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又尊称《礼经》(荀悦《汉纪》卷二十
-
结合鲁国社会的特点,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思想
-
作者:李启谦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思想 鲁国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文化传统 君主专制主义 左传 亲亲 周礼 先王
-
描述:取这个经验。孔子是鲁国人,从童年到五十四岁,除了到齐国住了一年多,到周王朝的京都雒邑访问了几天以外,基本上没离开过鲁国。应该说,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在鲁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
-
谈谈古汉语中的“婉言曲达”法
-
作者:康甦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赵王 司马光 外交礼仪 左传 古汉语 王安石 高中语文 鲁肃 孙权
-
描述:。文中秦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这里说的“请奏瑟”不能理解为“请(您)弹瑟”,而应理解为“请(允许我)呈献瑟(给您)”。以上两种解释虽同样是秦王要赵王鼓瑟相乐的意思,但照前者理解则是直陈的命令语气,那样说
-
“缩酒”训辨
-
作者:王珏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缩酒 礼记 周礼 说文解字注 左传 天官 杜预 祭祀 表位 郑玄
-
描述:以酒为缩酒。”
-
一个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所形成的优异心态
-
作者:沈星棣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治道 传统文化 二十年 儒家学说 左传 孔子 春秋战国 王安石 政治 管仲
-
描述:发现,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经过数千年来的沉淀与积累,形成了支撑这个文明古国的优异心态,那才是主流。
-
章学诚“方志为外史所领”说发疑
-
作者:崔富章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学诚 春秋战国 方志 外史 左传 宝书 国史 周礼 孔子 史记
-
描述:国史于是取裁,方将如《春秋》之必资百国宝书也,又何可忽哉?”(《方志立三书议》)又云:“惟念方志为外史所领,义备国史取裁,犹《春秋》之必资百同宝书也。”(《为毕制府拟湖北通志序》)
-
《毛诗》工祝考
-
作者:郑思虞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 周颂 郑玄注 小雅 礼记 左传 周礼 毛传 祭祀 社会生活
-
描述:迷信是先民日常社会生活中,对外界事物在其头脑里的虚妄反映。工祝便是这种虚妄反映的产物。但是工祝在先民生存生活的社会里,吉凶由之,祸福以之,善恶准之,它具有极为巨大的作用与力量!甚至化习成风,缵绪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