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09)
报纸(2307)
学位论文(119)
图书(68)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76)
历史名人 (1305)
非遗保护 (14)
红色文化 (14)
地方风物 (12)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8)
按年份分组
2013(359)
2012(642)
2011(486)
2010(531)
2008(510)
2007(316)
2006(187)
2000(58)
1994(30)
1983(33)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03)
中国戏剧(66)
戏剧文学(39)
南国红豆(19)
艺术评论(17)
戏曲艺术(16)
戏曲品味(7)
紫禁城(3)
学习月刊(2)
神州学人(1)
简析《牡丹亭》中的性与情
作者:杨艳琪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爱情  柳梦梅  文学家  后花园  主题  万历  祁彪佳 
描述:牡丹》。”《牡丹亭》一问世,就掀起了一场狂潮,“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梦幻形式中的潜意识愿望——《牡丹亭》之“奇”的精神分析研究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潜意识  牡丹亭  杜丽娘  梦幻性  戏剧形式  柳梦梅  爱情故事  戏剧情节  形式表现  愿望满足 
描述:剧。然而,若干年来,《牡丹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奇”的重复上,而对于《牡丹亭》到底是一部什么样形式的戏剧和这种形式的戏剧表现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情”反“理”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章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话本小说  传奇  柳梦梅  人物形象  寻梦  叙事方式  叙事者 
描述:牡丹亭》(以下简称《牡》)传奇取材于明代何大伦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万历以后编刊)卷九所收的《杜丽娘慕色还魂》(以下简称《杜》)话本。小说写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之女丽娘,在一次游
性爱欲望的诗意化象征:《牡丹亭》“至情”主题的重新探讨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性爱  性爱  汤显祖  汤显祖  诗意化  诗意化  至情  至情  欲望  欲望  象征性  象征性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柳梦梅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1],《牡丹亭》传奇性的绚丽爱情故事,从古到今,倾倒众生,令人如醉如痴。传说明清时期的俞二娘、金凤钿
从两情相“悦”到两情相“隔”:《西厢记》与《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孙陆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婚姻  崔莺莺  张生  老夫人  情感世界  柳梦梅  世俗文化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时期两大爱情名剧,它们在情感的形态、性质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拟从以上几个层面对两部经典名剧的不同内涵做出分析和比较,并探讨产生这些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
明清传奇“魂梦”叙事模式意义探析:从《牡丹亭》和《鸳鸯梦》
作者:张岚岚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叙事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鸳鸯  鸳鸯  汤显祖  汤显祖  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  柳梦梅  柳梦梅  叙事主题  叙事主题 
描述:论及中国戏曲之特点,清末学者王国维一言以蔽之,"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较之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是一种抒情能力强于叙事能力的艺术形式,但究其实质,它必然是要讲述一个故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叙事艺术。讲故事必定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更多的明清传奇在叙述
姹紫嫣红俗中雅,曲艺流芳临川香:试论新编临川版采茶戏《牡丹
作者:廖夏林 杨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采茶戏  民间音乐  雅俗 
描述:见。
姹紫嫣红俗中雅,曲苑流芳临川香:试论新编临川版采茶戏《牡丹
作者:廖夏林 杨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采茶戏  采茶戏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  雅俗  雅俗 
描述:见。
以“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论评剧戏曲电视剧《花为媒》
作者:吕茹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当代戏曲  发展道路  经典  演绎  牡丹亭  戏曲程式  戏曲观众  剧种  青年 
描述:2004年,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推出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青春版的方式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演绎,对当代戏曲的未来发展道路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