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8)
报纸(48)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8)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28)
2012(9)
2011(15)
2010(10)
2008(5)
2000(2)
1994(1)
1991(2)
1984(3)
1953(1)
按来源分组
淮北晨报(3)
铜川日报(2)
戏曲艺术(2)
经典阅读(1)
科教新报(1)
人民日报(1)
学习月刊(1)
中国史研究动态(1)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
语文教学之友(1)
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
作者:罗炽 刘泽亮  来源:武汉出版社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
以新方式建3条高速路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尹朝平) 昨日,云南省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高速公路合作投资建设协议》。双方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投资,采用“整体打包”方式推进云南交通设施建设,建设嵩明(小铺)至昆明
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家里手
作者:罗剑英 胡超  来源:学习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家里手。 李纪恒指出,要深化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和紧迫
尊师方式不应是“送礼”
作者:暂无 来源:宜宾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尊师方式不应是“送礼”
古代自荐方式说略
作者:杨善麟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权者  孟尝君  王安石  政治主张  《史记》  司马徽  刘备  封建士大夫  自我实现  “二传手” 
描述:变法打下了基础。以谏自荐的方式,对抱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古代志士仁人来说,是一种常见的
苏轼其人及其散文的说理方式
作者:马永堂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散文  “变”与“不变”  《石钟山记》  艺术特色  《前赤壁赋》  说理方式  王安石变法  生命活动  《战国策》  《庄子》 
描述:苏轼其人及其散文的说理方式
试论“似不通”的修辞方式
作者:谭汝为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方式  脂评  焦大  修辞法  心折  汤显祖  杜丽娘  语序  鲁迅先生  红楼梦 
描述:生了强烈的印象,从而获得新奇而警策的美感。比如鲁迅先生《无花的蔷薇之二》揭露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在“三·一八”惨案中虐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宋代杨万里心学观“用心”说对心学一系的展开
作者:曾华东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阳明心学  宋代  知行并重  哲学著作  诚斋易传  知行关系  陆象山  性与天道  契合点 
描述:党、二人又同朝为官,同为南宋学者,交谊相契。杨万里在坚持自己气本论立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性而身之"心学观。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诚斋易传》和次要著作《心学论》中分别强调"学者将欲通变,于何求通?曰道。于何求道?曰中。于何求中?曰正。于何求正?曰易。于何求易?曰心。"君子学道、识道、体道、用道,在于"用心"而已。"性者,生之良能。心者,性之良知。"在知行关系上,杨万里在他的另一部主要哲学著作《庸言》中主张知行并重,两者不可偏废。他既反对只重行而忽视知,同时又反对只重知而忽视行。这种知行并举的思想实来自他的"用心"论,我们不难从中看到其立论的契合点。
王益区“三创”工作有序展开
作者:徐国玺 陈海燕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区“三创”工作有序展开
全国征兵工作今起展开 女兵应是今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全国征兵工作今起展开 女兵应是今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