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传统戏曲脉搏不止 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论地方戏和传统
作者:陈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艺术  牡丹亭  精神家园  观众意识  工作者  地方戏曲  性格心理  艺术形式 
描述:传统戏曲艺术本该是我们作为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以及自信的源泉啊!他是我们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加以修复以及重视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问题,这片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会最终变成一片死亡海洋
《牡丹亭》中丽娘形象浅析
作者:吴梦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生死  生死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
一鸣/文 李浩/摄
作者:暂无 来源:沈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月30日,市交通局行业培训中心一改传统授课方式,带着危险品运输学员来到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沈阳洪生气体有限公司,现场观摩、演练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理等基本技能,深受学员好评。
未逃出“牢笼”的丽娘:从女性视角解析丽娘形象
作者:马洪波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女性视角  汤显祖  女性命运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性  程朱理学 
描述:被称为汤显祖以"情"抗"理"杰作的《牡丹亭》,不过是汤显祖为女人设计的一个梦。丽娘由人成鬼、演绎人鬼情、由鬼成人的种种经历,是女性争取自由身份与话语权利之艰辛的见证,她一直没有逃出男权社会的"牢笼"。
董养性《选注诗》与仇兆鳌《诗详注》异文考释
作者:赫兰国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董养性  董养性  《选注诗》  《选注诗》  诗详注》  诗详注》  异文考释  异文考释 
描述:董养性《选注诗》是元代重要的注选本,是现存元代注诗数量最多、水平极高的一部诗学著作。由于国内失传,一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仇兆鳌《诗详注》详实赅博,对前人研究成果多有吸收,前人版本多有参照
至情至性丽娘 美轮美奂《牡丹亭》 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
作者:薛静文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财富和精神财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部戏剧史上"至情至性"的经典之作。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丽娘演绎探究
作者:翟静  来源:大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丽娘  丽娘 
描述:昆曲《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以传奇的爱情故事和典雅唯美的昆曲结合在一起来显得相得益彰,至今不绝于舞台。本文通过分析三位名家演绎"游园惊梦"这出戏来探索不同时代的演员对丽娘这一人物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丽娘者乎:《牡丹亭·游园》赏析
作者:臧德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青春觉醒  青春觉醒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描述:《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这一出由六支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
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丽娘之死
作者:杨明贵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死亡叙事  精神分析  文化反思 
描述:情而死的描写,剧作者以极大的道德勇气赋予了男女之间的原始生命冲动以灿烂、圣洁的色彩,使历代读者在情欲的奔放中感受到了源自生命本源处的美丽和庄严。
从爱情发生模式看丽娘之死的文化意蕴
作者:杨明贵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爱情发生模式  死亡叙事  精神分析 
描述:符号。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种普遍的人性欲望通过汤显祖笔下的丽娘这位娇弱的舞台女性形象,第一次冲决了道德和习俗的禁忌,以空前显豁和明朗的情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