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5)
期刊文章(84)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2)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2)
地方风物 (10)
地方文献 (10)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62)
2013(19)
2012(16)
2011(27)
2010(20)
2009(9)
2008(12)
2007(9)
2006(8)
2003(3)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11)
青年记者(2)
中国体育(1)
象棋研究(1)
中外管理(1)
新闻传播(1)
钱江晚报(1)
城市商报(1)
观察与思考(1)
广告大观(综合版)(1)
陈道:对当前货币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动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货币金融  金融形势  国际经济  债务危机  宏观调控  房地产  高耗能  回笼 
描述:今年4、5月份以来,随着对房地产、高耗能等行业的调控,以及货币不断回笼,货币金融形势发生了较为深刻的转变。国际经济的复苏仍在持续,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此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当前的货币金融形势,思考未来的宏观调控。
乡村代课教师王英:下辈子还当老师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英(2排左4)和他教过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合影 王英每天都要来校园里看看 空荡荡的校园 地处偏僻的十九号村 文·摄影/本报记者 张媛娜 王英,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个小山村里的代课
陈道:推动利率市场化 引导利率适度上行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引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市场分析  研究室主任  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  研究所 
描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近日在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表示,当前仍然要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可以适当的推动利率市场化,引导利率的适度上行。
大法官黄松有涉嫌受贿400万有媒体曾称其涉及三大问题,现事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经过专案组缜密侦查,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涉案事实已基本查清,涉嫌受贿400万元,目前审查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如果不出意外,该案有望于今年3月前进入审判程序。 自黄松有2008年10月15日因为涉嫌严重违纪开始接受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以来,审查已经超过1年零2个月。
赵薇:豪门离我还很有距离 --接受媒体专访,首谈“王益案”
作者:暂无 来源:牡丹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大肚照曝光,到王益案被牵涉,赵薇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考验着她的忍耐力。近日,赵薇接受采访,对于备受关注的嫁入豪门,赵薇很平淡地说:“豪门离我的生活还是很有距离的。”对王益案,她解嘲地说,姑且就当供大家娱乐一把。 不久前的王益案赵薇牵涉 其中, 被 传“在某公司开业典礼上,王益出席并带
台州舟曲遇难者魂归故里 陈道表示安葬父亲后,马上参与
作者:暂无 来源:台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张聆听 实习生牟永选)“我爸爸将在明天上午安葬,我现在很忙。”昨天上午,椒江三甲街道同利村村民陈道给记者打来电话。 自从15日晚,舟曲台州商人陈道将父亲的骨灰运回台州老家后
小炮一声响 伪军见阎王 □潍坊 林和 口述 刘绍堂 整理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44年4月我参加了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十团三连任小炮 (日造八八式掷弹筒)射手。当时这种小炮是杀敌的重要武器,我爱不释手。我反复练操作,精细练瞄准,力求战术上精益求精,发射时弹无虚发。 1945年8月上旬,我十二分区的抗日武装在司令员詹大南指挥下包围了赤城县城。为使人民群众
中国金融战略的逻辑思考:夏斌、陈道《中国金融战略:202
作者:刘博南  来源:银行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融战略  逻辑思考  中国  市场化程度  夏斌  改革开放  全球经济  国内经济 
描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体和经济体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举一动已被世界所深切关注。国内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也显著提高,各个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此同时
夏斌 陈道:从广场协议看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市场·智库版(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监管及改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广场协议汇率升值泡沫 中图分类号:F832.6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施压,设置贸易壁垒,对我国提出进一步开放市场等一系列要求。这种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关系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相对于日本,美国对我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转轨国家,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依赖程度不如当时的日美关系。但日本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广场协议前后日美间的博弈及之后日本经济“十年迷失”的教训,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金融不平衡中的日美政策协调 广场协议并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是上世纪80年代日美间一系列政策协调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问题的实质及世界性意义,需要对当时世界经济、金融不平衡的大背景有所认识。 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放松金融管制以及货币紧缩,导致居民消费大增、财政赤字快速增加和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另一方面,日本执行严格的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重建一直持续到1987年),成功应对第二次石油危机、企业竞争力提高等,导致日本贸易顺差大幅上升,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上升较快。 与此同时,日本贸易顺差又大量投资美国国债,1976年为1.97亿美元,1986年达到138亿美元。以至于,美国国债发行收入中日本资金一度高达30%~40%。1984年底,日本的对外净资产为740亿美元,比1980年增加了约600亿美元,与同期的经常收入顺差670亿美元相当。与此同时,日本对外总资产却增加了1800亿美元,其中,差额部分是由日本金融机构通过负债后再对外投资。相反,美国虽然对外净资产规模不断下降甚至为负数,但资本项目顺差大幅增长,加大了对外投资。 世界经济形成了实物与资金相互支撑的循环圈:日本为美国提供融资,供其进口日本的商品、服务,同时,又通过自身的负债为美国对外投资需求提供资金支持。上世纪80年代日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就是在这个大循环基础上进行的: 面对美国以国际责任要求日本削减对美贸易顺差,日本采取“综合经济对策”应对,包括在一些特定行业实行“市场开放”,推行扩大内需的财政金融政策,调整外汇市场。但由于大藏省在1983年开始大力推行财政重建,对利用财政政策扩大需求极其谨慎。受制于物价压力,日本银行只是配合性地下调0.5个百分点法定利率,其他部门都尽量避免使用市场开放政策。 起初,美国认同强势美元政策,但认为因日元低估,导致日美贸易失衡。产生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金融市场的封闭性(虽然日元的使用情况好于1978年日元汇率较高时期)。为此,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设立了,旨在推动日本金融的自由化、对外开放和日元国际化。 其后,日本采取渐进的方式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日美贸易失衡仍持续扩大,美国开始与日本谈判具体市场的开放,并签订一系列的MOSS协议(即从单一产品的贸易谈判转向市场和行业)。 再后,强势美元损害了美国产业竞争力,美国转向弱势美元政策。美国通过广场协议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实现美元币值有序下跌。为避免汇率调整失控,并继续获得日本资金支持,美国要求日德配合实行低利率政策。同时,日本官方还通过各种渠道,引导民间资金继续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国国债。德国在经济复苏后主动加息,引起美国市场动荡,产生1987年的股市大跌(“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也出现了波动。此时,日本政府积极干预,帮助美国稳住金融市场并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直至1989年5月。 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大幅升值,给两国产业带来深刻变化,但对贸易失衡的调节作用仍不明显,日本经常收支顺差仍不断攀升,美国进而又在经济结构失衡中寻找原因。美国以修改后的超级301条款,以“维护日本消费者”利益的姿态,试图改变日本的经济结构,鼓励美国企业到日本发展,争取日美有相同的竞争条件。签订结构调整协议,要求日本扩大财政支出(美国认为如果增加民间投资,日本的供给能力会越发增长,进一步强化日本的竞争力,经常顺差会越来越大),为促进土地利用而强化税制,修改《大规模店铺法》,改革流通体系,强化《垄断禁止法》,对排他性的交易惯例以及系列交易加强监督,修正内销和外贸之间的价格差异等。 在此期间,充满了大量的贸易摩擦和各种直接的贸易管制,并成为推动各种谈判的重要筹码。虽然日美政策协调以削减贸易失衡为目标,但始终存在消除日本经济威胁的意图,贯穿着打压日本经济竞争力、开放日本市场的商业利益诉求。即使如此,所有这些政策并没有直接实现贸易平衡目标,仅仅因日本经济10年低迷而有所缓解,仅仅是将不平衡结构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美国企业则因此赢得了宝贵时间,在IT、计算机软件、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确立了全球竞争力。 虽然当时的日本国内对日美顺差的原因、顺差能否靠政策来削减,以及是否必须由顺差国来全部承担等理论问题存在争议,在签订结构调整协议期间,日本国内甚至出现“美国干预日本内政”的抗议,曾一度影响了日本的选举进程,但日美间交涉的主题,仍是围绕削减顺差,隐藏着美国企业扩大经营的动机,结局是日本在汇率、利率等重大政策上又过于迁就美国的需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除了日美之间特殊的政治、军事安全框架和历史渊源外,主要因素还有: 一是美国市场巨大。两国经济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1985年日本对美国的进口需求仅占美国最终需求的0.61%,而美国对日本的进口需求则占到5.15%。从产业看,日本主要产业对美国需求的依赖程度更高,都超过10%.汽车行业甚至达到19.1%。 二是日本持有美元债权的积累,减轻了日本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随着国力的强大,当时日本国民信心“膨胀”,日本精英想推动日本成为世界金融大国,愿意容忍日元升值,以使得日元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也愿意船快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 三是日本接受削减贸易顺差的目标,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致力于财政重建,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放受到美国制约又较多,作为交换,接受日元升值。但日本对日元升值的市场影响、后果研究不充分,广场协议签订前后甚至没有对汇率升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展开充分的论证。 二、日元升值的反思 (一)汇率升值与经常项目顺差 首先,经常项目顺差并不必然导致升值,反之亦然。广场协议前,虽然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元汇率却大幅上升。相反,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日元却有所贬值。之后,日元持续升值。在日本泡沫即将破灭前(1989年~1990年,日本在此期间甚至相对美国不断加息),日元有所贬值,后又持续升值,直至1995年。后来,在左右世界经济的力量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换、世界经济周期波动更多地受国际投机资金影响的情况下,在泡沫经济的环境中,日本加息不但不会引起因利差而产生的热钱流入,反而会引起担心泡沫破灭而出现资金流出,产生汇率贬值。 日元升值只是显著减少了日本对美国传统出口商品的数量。日本机械机器产品对美出口额,以日本最终收入的日元计算,1985年~1992年间减少了50%;以美元计算,也减少了10%。一次性加工商品以日元计减少了40%多;以美元计则有微小的增加。日本多数传统型出口产品最终不得不将生产转移到亚洲。但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高技术、高性能产品对美出口数量,不论以美元计算还是日元计算,都有很大增加。而作为传统的、占日本对美出口额l/4的汽车行业,情况又有所不同。日本汽车对美出口数量(含商用车),1986年为350万辆,之后逐年减少,1992年降到180万辆。这期间,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当地生产的汽车产量却由60万辆增加到了l70万辆。虽然日本汽车的出口数量骤降,但出口额由于出口价格的上升,以美元计,1992年竟比1985年增加了近20%。应该说,日本实施引导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新需求、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等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必要的,而且也发挥了效果。正是由于日本较顺利地进行了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汇率大幅升值对日本贸易顺差的影响有限。如果进一步考虑在此期间,日本大幅增加的对外投资取代了部分贸易顺差的减少,1991年开始
张达、黄厚江《“现代文阅读题”的功过是非和出路所在》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题  功过是非  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试卷  高考命题  选文内容  课外读物  心理需要 
描述:外读物从选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