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77)
报纸
(189)
学位论文
(25)
会议论文
(20)
图书
(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70)
才乡教育
(122)
宗教集要
(89)
地方文献
(43)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25)
2013
(48)
2008
(39)
2007
(32)
2006
(41)
2005
(28)
2003
(21)
1998
(60)
1997
(27)
1992
(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3)
抚州师专学报
(51)
中国哲学史
(7)
中州学刊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3)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王学统
朱陆之辩
“宗朱融陆”
王学源泉
吕祖谦
太极图说
教育思想
发展趋势
陆九渊
哲学思想
区别
根本分歧
为学路径
理气未始相离
理学
宋代
哲学
朱熹
周濂溪
哲学史
和会朱陆
太极
哲学研究
哲学范畴
地理学家
《易解》理学
学术宗源
尊德性与道问学
如来藏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宗朱兼陆】搜索到相关结果
51
条
陆
象山不是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者:
宫哲兵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太极
太极
无极
无极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本体论
本体论
认识论
认识论
道德伦理论
道德伦理论
描述:
陆
家山和朱熹是道德伦理修养方法之争。
陆
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一种宏大的道德境界,并不涉及世界本原论和认识论问题。
陆
象山论学之道
作者:
黄春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
论学之道
论学之道
描述:
本文阐述
陆
象山在“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下的为学之道。在为学要“先立乎其大”的前提下,除了运用“易简功夫”和独立思考外,着重探讨了
陆
象山“千虚不搏一实”的求实精神和治学方法。
陆
象山的礼乐思想论
作者:
章军华
李小兰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本心
本心
易简
易简
礼乐
礼乐
德教化
德教化
描述:
南宋礼乐有述仁义、宣扬德教化的思想 ,其复古周礼乐的意识与强烈的复古思想倾向成为社会主流 ,
陆
象山的礼乐思想继承孔孟礼乐仁义德化传统 ,其“易简”与“本心”学术论点是从荀子礼乐论述中演绎而来
陆
象山与素质教育:[陆九渊]
作者:
李万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
描述:
陆
象山与素质教育:[陆九渊]
陆
象山是“临川文化”的杰出代表
作者:
周琪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陆
象山
文化传统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文化特色
吾心即是宇宙
白鹿洞书院
精神家园
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精华
描述:
陆
象山是“临川文化”的杰出代表
应当重视
陆
象山研究(代序)
作者:
李国强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历史唯物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封建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研究历史
心学
描述:
应当重视
陆
象山研究(代序)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
陆
象山
作者:
余品华
赖功欧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
直觉
直觉
心学
心学
成德之教
成德之教
象山学说
象山学说
描述:
刘藏山这一段是儒家内圣之学的最高峰;唐君毅则视
陆
学为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之学滁复观认为要把握象山思想,必先把握义利之辨的总枢纽。
陆
象山“两书”刍议
作者:
曾子鲁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与辛幼安书》
《与辛幼安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公人世界
公人世界
描述:
其必要。
陆
象山"两书"刍议
作者:
曾子鲁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杂文
杂文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中国
中国
与辛幼安书
与辛幼安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描述:
陆
象山"两书"刍议
陆
象山心学感悟录
作者:
周世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心学
象山心学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内容构成
内容构成
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描述:
多角度地分析了象山心学的生态环境,揭示特定时空象山心学产生的必然规律;从“人心(性)本质说”、“人心同一说”、“人心蒙蔽说”、“人心自救说”、“人心开发说”五个层面论述了象山心学的基本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评说了象山心学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所投射的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