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7)
期刊文章(91)
会议论文(3)
学位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4)
红色文化 (20)
地方风物 (10)
地方文献 (6)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1(24)
2004(2)
2000(3)
1999(6)
1997(3)
1996(4)
1991(2)
1987(3)
1982(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2)
江西中医药杂志(2)
老年人(1)
中国林业(1)
文学自由谈(1)
吉林中医药杂志(1)
辽宁中医杂志(1)
中国临床医生(1)
诗刊(1)
人民公安(1)
有一种善,燃为灯
作者:游宇明  来源:老年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宋神宗  改革派  至善  黄州  认识  生活  宋代  熙宁 
描述:如果生活在宋代,我最想认识的人不是权势显赫的高官,不是腰缠万贯的巨贾,也不是美艳绝伦的美女,我最想认识的人是苏东坡。苏东坡是个大才子,还是个性情中人,而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他的至善情怀。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当政,苏东坡因
哦,石榴
作者:金昭  来源:安徽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榴树  石榴  石榴花  开花  院子  王安石  汉武帝  石榴园  树木  政治家 
描述:我有个园林,三十多亩,一百多种花果树木,花,千姿百态,果,也有一二十种之多;我家有个院子,院子不大,不过百多平方米,盆栽的地植的花草树木也有几十种之多。可我感觉最美最好最全的还是石榴。它花期长,只开花不结石榴果的石榴花一开能开长达六七个月;结果的石榴花也要开
写的历史应是世代铭刻的记忆”
作者:邱文生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世代  闽台  甲午战争  民族气节  作家  党史  乡贤  中国抗日战争史  南京大屠杀  国难 
描述:写的历史应是世代铭刻的记忆”
电视胸腔镜治疗气胸气胸30例
作者:郑和平 葛孝忠 刘德荣  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气胸  气胸  钛夹间断夹闭法  复张性肺水肿  并发症 
描述:安全、有效、微创。术中采用钛夹间断夹闭法操作方便、经济;高度警惕术中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并发症。
26例外伤性气胸的护理分析
作者:曹立铭 贺丕瑞  来源: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气胸  护理分析  外伤性  支气管断裂  多发性肋骨骨折  颅脑损伤  复张性肺水肿  呼吸困难  心脏贯通伤  胸部创伤 
描述:多发性肋骨骨折7例,合并口腔颌面伤1例,膈肌破裂1例,肝脾破裂4例,颅脑损伤1例,25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
老年自发性气胸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光兵 纪光和  来源: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临床分析  胸腔闭式引流  老年自发性气胸  负压吸引  胸腔积液  临床表现  内科保守治疗  失血性休克  复张性肺水肿 
描述:,胸片:有胸腔积气,同时有液平面,胸穿有血性液体即可确诊[2]。本文9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2年龄: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1.5岁。1.3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5例,肺结核2例,肺癌1例,无基础病1例。1.4临床表现:9例均发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入院时休克1例,胸腔积液按胸片诊断为大量1例,中量3例,少量5例,肺压缩50~100%,9例诊断性穿刺均有血性液体。1.5治疗:8例内科保守治疗吸氧,卧床休息,止痛,镇咳,抗炎,抽气排液,均作胸腔闭式引流,3例作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为-0.96KPa),尿激酶10万u+0.9%NS50ml每天3次经引流管冲洗且给予抗休克治疗;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引流管有新鲜血液流出转外科手术治疗。2讨论对于自发性气胸,若短时间出现较多胸腔积液者,考虑有自...
苏轼:何当肉身,安得常强健
作者:窦国祥  来源:祝您健康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养生长寿  唐宋八大家  北宋文学  王安石  翰林学士  学识渊博  书画家  惠州  黄州 
描述:一二,供诸君品味。
连城“竹寨”
作者:延青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连城  风景区  石门  雄鹰  水门  袁宏道  高等植物  地貌景观  马头山  低等植物 
描述:连城“竹寨”
国教复调
作者:王安国  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复调  复调  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描述:国教复调
C15 刘绍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刘绍,男,84岁,中共党员,部队离休干部,现住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新市村。 50多年来,刘绍信守与战友达成的赡养父母的“生死之约”,用一生演绎“一诺千金”的情义和诚信。 1951年,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