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49)
学位论文(522)
报纸(165)
图书(119)
会议论文(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89)
地方文献 (121)
地方风物 (119)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9)
文化溯源 (12)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2013(113)
2012(164)
2008(105)
2007(112)
2006(81)
2005(78)
2003(49)
2001(38)
1988(18)
1980(5)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4)
兰台世界(3)
齐鲁书社(2)
探索与争鸣(2)
学习之友(1)
巴蜀书社(1)
中医杂志(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河北教育(综合版)(1)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
“研究性学习”应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者:石维香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学生  教育思想  定性  自然主义  思考  新知识  启蒙思想家  儿童 
描述:"研究性学习"只有定性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更科学、准确。一、历史的追溯——"研究性学习"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作为"舶来品"——它源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1)"研究性学习"从卢梭提出
先秦文献音乐史料考
作者:周柱铨  来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史料  研究  中国  先秦时代 
描述:先秦文献音乐史料考
王谟辑佚成就述论
作者:崔婧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谟  辑佚学家  研究  辑佚工作  影响 
描述:读王谟《江西考古录》、《汉唐地理书钞》、《汉魏遗书钞》等辑佚著作,分析这些辑佚著作的编排体例与辑佚方法,并结合其他学者先前对王谟辑佚工作的简要分析,从而对王谟学术思想产生背景与形成原因、王谟文献辑佚工作的内容、王谟文献辑佚的体例、方法和辑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整个一生的辑佚活动对各类学科、对后世文献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述,以期让大家对王谟本人,以及王谟在文献学史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读书三到法
作者:周广玲  来源:新湘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法  朱熹  宋人  熟读  有功  学习  运用  陆九渊  涵泳  宋朝 
描述: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伤仲永》教学实录及点评
作者:程翔 李天英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学生参与  同学  文言文  教学方式  学习  老师  解决问题  普通人  注释 
描述:”,并在正中间画了一个四台的阶梯图。) 师:好,看完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看完第一遍,看懂的、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的同学请举手。 (没人举手。) 师:大家互相看看。有没有举手的?没有。这说明只看《伤仲永》的正文,看第一遍,没有看懂。这很正常,要知道像这种文言文,看第一遍,只看正文,是看不懂的。下面就要看第二遍,看第二遍的时候要看注释,请拿起笔来,一边看,一边用笔圈点勾画—下。 (生继续看。) (师板书,在第一个台阶下面写“读第一遍”,上面写“读不懂”,在第二个台阶下写“第二遍”。) (10分钟以后生全看完。) 师:看了第二遍之后,感觉到基本上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能够两三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的,请举手。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柳延延  来源:杂文选刊(下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高等教育  电视节目  教育问题  择校  普林斯顿  学习  兴趣  中国  接受 
描述:”能够择到外国去,显然不是一般人可为,大多数没钱、没权送子女出国的家长只能望洋兴叹了,它表明今天从上到下对中国教育的失望。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一介书生不敢奢谈,它太过复杂,是个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一个让我无法释怀的问题,看来也无望解决。读者诸君,你们发现没有,今天中国反映现代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凡有儿童的画面,都是在做作业。家长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都是:“快去做作业。”虽然大多数电视剧粗制滥造,在对这一现象的表现上却直面了现实。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无可厚非,可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需要加倍呵护的小人儿。“加倍呵护”也主要不是好吃好穿,汽车接送。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儒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对“加倍呵护”的点评:“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
品出古诗的意境
作者:高云霞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王安石变法  诗语言  社会背景  梅花  准确理解  障碍  学习  精练  思想感情 
描述:境,必须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往往是由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打开诗人情感的大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为人所称道,为什么?如果换用其他词,有没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一个“绿”字,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乡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不胜枚举。由此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中一般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全诗内容的关键。 三、想象补白 诗歌的思路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这给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数学知识不只是习得的,还应是探究而来的
作者:严玉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圆  圆规  学生  习得  探究  基本技能  数学知识  再创造  基本知识  学习 
描述:。会画圆的请举手!(学生热情地高举起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
古诗为何集体预习
作者:韩兴娥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古诗  王安石  学习  电子版  录音机  教研室  效率  韩愈  苏轼 
描述:这个星期学习区教研室发的是电子版的20首古诗。三节学习古诗的课,因为种种原因,我和学生都没有做好准备。上第一节课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打印出来,我也担心自己读得不够熟练而让提前背过的宋佳怡上台领读
重温党的学习观□王英
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铁岭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部署言犹在耳,习近平同志又撰文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新的希望(见2011年9月5日《学习时报》),并对为什么要读历史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和明确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