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多重变奏
-
作者:郭仁怀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重变奏 “七月派”小说 四十年代 樊家 小说创作 啼笑因缘 张爱玲 路翎 沈凤喜 张恨水
-
描述:1997年底,我接受高教出版社邀约,参加编写全国师专通编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并承担了部分章节的写作任务。编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守正出新”的原则,就很难把握。再加上我手头资料缺乏,写起来十分吃力,质量不敢自信。现借我校学报,将其中一章发表出来,敬请有识之士给予批评指正。
-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华 《〈牡丹亭〉文化意蕴的多重阐释》 汤显祖 故事情节 审美意义 悲剧性 二重人格心理意象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虚幻复合的艺术情境与丰厚奇特的文化意蕴,历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审美兴趣,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名著,任何一个固定的视点都容易造成对作品的遮蔽。钱华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同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对《牡丹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阐释。
-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改革 目标 全面分析 积贫积弱 不足 锐意改革 著名 梅花 褒禅山
-
描述:《游褒禅山记》中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正是王安石一往无前、九死未悔精神的真实写照:定下目标,积极去做,绝不中途放弃,即使最终没有成功,那也可以无怨无悔了。嘉
-
忠诚为民保平安: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公安分局2012年工作纪实
-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上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安分局 人民群众 公安机关 铜川市 陕西省 工作 公安局 创新 破案 目标
-
描述:议精神,以党的十八大安保为主线,以公安机关"爱民杯"竞赛活动为抓手,以维护王益区社会大局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勇创一流.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大局
-
把时间花在进步上
-
作者:韩青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进步 时间 五彩缤纷 晏殊 回程 成功 地方 写作 选择 目标
-
描述:临近不惑,才真正感受到流年似水的深意。那些曾经天真烂漫的、五彩缤纷的、豪言壮语的、意气风发的昔日……然而,一转身,它们都变成了留恋、追忆、怀念甚至后悔、遗憾。那些被我珍惜的、挥霍的、虚度的时间,都成了没有回程的感伤。正如晏殊云:"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想来,自己把一些时间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也许你因此
-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
-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柳 梅柳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 意蕴
-
描述:中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
论陈最良性格的多重性
-
作者:孙德林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最良 性格 塑造
-
描述:陈最良这一角色固然有其"冬烘"的一面,但在他立体性格中,不乏有勤奋、笃实、忠诚、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在他身上除去可憎、可恶之处外,还有让人可怜、可叹的地方,甚至还有令人可敬、可赞的方面,汤显祖笔下的陈最良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复杂、生动颇有几分魅力的人物。
-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 意蕴
-
描述: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
王益多重角色下的迷失与膨胀
-
作者:暂无 来源:创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 膨胀 迷失 国家开发银行 司法程序 副行长 受贿罪
-
描述:2009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签发逮捕令,以涉嫌受贿罪对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实施逮捕。这意味着王益案已从党内违纪审查阶段进入到实质性的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