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人”与“官人”的身份纠结:解读王安石的另类孤独
作者:高智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孤独  北宋  司马光  选拔人才  纠结  富国强兵  墓志铭  江苏  改革 
描述:君有才能而居下位,像这样离俗独行之士,命运多舛,仕进壅隔,“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而卒”。王荆公很是纠结:怎么到了这个职位就完了,是谁在主宰这些读书人的命运,“谁或使之?” 王安石不是伤许平的死,他是在“呜呼”所有个性文人的命运。在他看来,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儒生,是不能成为“士”的。他写了篇《读孟尝君传》,力排众议,把孟尝君选拔人才的标准奚落了一番,认为他所招徕的“人才”无非是“鸡鸣狗盗之徒”。荆公认为,“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悔,困辱而不悔”(《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只按照自己意志行事,被人谩骂讥讽和欺辱却不悔恨,才是真正的“文人”。王安石提高了文人的标准,要踏入“士”这道门坎,说白了,行动上要“特立独行”,思想上要“卓荦不羁”,这就与传统礼教相去甚远。宋以文立国,以诗赋取士,数不清的温柔敦厚的儒生,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铸成了这个庞大帝国金字塔的基座。
冯咏《江西诗派论》及其对江西诗派内涵的解读
作者:邱美琼 王晶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咏  《江西诗派论》  诗学传承  政治与学术  地域 
描述:视到中国古代诗学风尚嬗变的轨迹。
解读新安画派近现代继承人汪采白的绘画艺术
作者:崔晓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画派  中国近现代  继承人  黄山  黄宾虹  美术史  高等师范学校  李瑞清  美术院校  师范学堂 
描述:新安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产生过几位有影响力的画家,其中,黄宾虹和汪采白是师徒关系。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言,汪采白则是被美术史较为忽略的一位。汪采白(1887-1940年),五岁拜黄宾虹为师,二十一岁入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从李瑞清为师,在黄宾虹和李瑞清两位有影响力的老师指导下
从女性主义解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的人文思想:以《牡丹亭》
作者:颜欢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牡丹亭》  《牡丹亭》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 
描述:16世纪,中国与英国各在本国戏剧界出现了一位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舆论聚焦“胡吴会”,多角度解读两岸关系蔡英文幕僚:“一国两
作者:吴生林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2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港澳媒体和岛内相关人士对此予以关注和评论,解读未来两岸关系基调和政策走向。其中,对于吴伯雄所提两岸关系现状是“一国两区”概念,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