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青春版《牡丹亭》对“戏曲进校园”的启示
-
作者:汤玲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 戏曲 校园 校园
-
描述: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
-
胡应麟的小说与戏曲思想
-
作者:卢劲波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小说 小说 戏曲 戏曲
-
描述:分类集中体现了他对小说叙事性特征的重视,其小说美学思想的亮点为对小说艺术特征的发现。他的小说思想有助于小说的文体独立。他以考据学方法研究戏曲史,专注于探究戏曲本质。其戏曲思想是艺术的、审美的。胡应麟
-
牡丹亭 戏曲小说卷
-
作者: 明 汤显祖 黄竹三评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奇剧 戏曲 剧本 中国 明代
-
描述:牡丹亭 戏曲小说卷
-
戏曲之况味
-
作者:颜湘君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人生 白先勇 刘希夷 牡丹亭 昆曲 故事 无限 少年 唱腔
-
描述:依依呀呀的唱腔中,原有着无限的韵致和深情,待得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看过了人事沧桑,方能解得其中几许况味。
-
德主刑辅,道一风同:《周礼》所见古代地方首长的治政理念
-
作者:彭林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主刑辅 周礼 理念 道德教育 民众 行政区划 原则与规范 地方 社会生活 教法
-
描述:掌政典,主管军事;秋官大司寇掌刑典,主管司法;冬官大司空掌事典,主管工程;总称六典。
-
《玉茗堂四梦》与晚明戏曲文学观念
-
作者:程芸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玉茗堂四梦 戏曲 晚明戏曲 汤显祖
-
描述:本论文围绕明代杰出文学家汤显祖的思想、创作以及晚明戏曲研究中有所争议的若干问题,阐发一己之见。 第一章:以汤显祖晚年“大道”与“文词”未能两全的人生遗憾为切入点,试图展示汤氏主观世界的诸多复杂与矛盾
-
《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从黛玉欣赏《牡丹亭》谈人物性格与戏曲
-
作者:于颖华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戏曲 戏曲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
-
描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独占鳌头的。曹雪芹大胆地抛弃了俗套小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传统写法,跃向了更高的艺术境域,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戏曲仅其中之一。而林黛玉欣赏
-
浅谈《牡丹亭》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作者:金珊珊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 多样化 多样化
-
描述: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牡丹亭》为案例,探究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
戏曲大舞台
-
作者:黄蕾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舞台 语言 昆曲 牡丹亭 文章 父亲 记忆 描写
-
描述:然后就其主要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也可以直接描写看到的一出戏曲演出,写出观后感。但要注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