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31)
期刊文章(699)
学位论文(37)
图书(25)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08)
地方文献 (42)
地方风物 (31)
非遗保护 (7)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388)
2008(164)
2007(147)
2006(90)
2005(73)
1999(18)
1995(17)
1965(1)
1938(3)
1932(1)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6)
人民法院报(4)
南方日报(4)
广东艺术(3)
诗歌月刊(3)
出版发行研究(1)
中国近代史(1)
云南省政府公报(1)
山东文学(1)
广东西北区绥靖月刊(1)
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学  进德 
描述:,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的象数义理之学
作者:张国洪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气  理气  心性  心性  道统  道统 
描述:现状 吴号称草庐先生,是元代最有声望的学者之一,与当时经学大师许衡齐名,元人有“北许南吴”之称。吴的易学既言象数又言义理。他的象数思想主要见于《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义理
情致深婉 境界阔:赏读晏殊《蝶恋花》
作者:彭迎春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蝶恋花》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描述: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屡历显要,官至仁宗朝宰相。生平爱好文学,又喜荐拔人才。当时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他的传世之作《珠玉词》中有一部分抒写离愁别恨的作品,《蝶恋花》是其代表作之一。[第一段]
试论曾巩的道观
作者:朱东根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道关系  浅深徐急  文章兼胜 
描述: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理论构成。
海浮沉近一生
作者:毛志成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必然性  原因  人为因素  小农意识  刘绍棠  语言  作家 
描述: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与文学结缘总是有"偶然"原因的。有时,近于宿命,粗看上去很像是由瞬间之"因"演变出的"果"。但后来一想,那样的事又带有极强的必然性,人为因素占了一大半。例如:半个世纪前,我十二岁时还是初中生。喜
“神骏之韵”——画家王相
作者:暂无 来源: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美术设计  艺术风格  画马  山东德州  书画艺术  美术师  内蒙古  徐悲鸿  轻工部  艺术家 
描述:王相,字丞东,号鸿卿,骏滕斋主人。1951年12月生于山东德州。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二十余年,其作品曾获轻工部工艺美术设计一等奖。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先后得到唐健、白
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作者:江彦  来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企业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资源  自主创新  计算机  人力  资金  物力  知识 
描述:记者面向“十一五”国家倡导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吴:在我国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等支持信息化,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资源
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作者:江彦 吴澄  来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制造业信息化  自主创新  产品开发    信息化过程  充分利用  创新工具  企业管理  虚拟制造 
描述: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 促进企业创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
谈项安世易学对吴的影响
作者:张国洪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安世  易学       
描述:,表现出与项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在城市科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记宁波大学教授王益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来源: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专业  宁波大学  大学教授  科学研究领域  王益  中国地理学会  专业委员会  教学研究会 
描述:,宁波市人口学会副会长等职。1979年,17岁的王益跨入杭州大学的大门,主攻经济地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之后毕业,他来到宁波师范学院从事经济地理和城市规划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