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2)
报纸(156)
学位论文(24)
图书(8)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46)
红色文化 (28)
地方文献 (14)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1)
2013(20)
2012(20)
2011(25)
2010(25)
2007(21)
2006(21)
2003(22)
2002(22)
1995(9)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
農業工程學報(1)
大專體育(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1)
淡江中文學報(1)
励耘学刊(语言卷)(1)
國文學誌(1)
中華學苑(1)
東海中文學報(1)
華岡社科學報(1)
由《论成学礼》看汤用彤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作者:赵建永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用彤  儒学  礼教  中国文化  主体性道德人格  周礼  学礼  现代价值    立国之本 
描述:教育和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儒家产生的直接源头。经孔子述传,“礼”遂成为儒学的核心范畴,形成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新文化运动时期,礼教遭到新派人物的猛烈批判,将礼教的人文教育精神与封建纲常制度混同起来而全盘否定。由于对于礼教
老子《道德经》中“礼”之探微:兼及早期孔之礼比较
作者:许彦龙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道德经》 
描述: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闽小记》中亮工“七不解”浅释
作者:施晓宇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亮工  亮工  《闽小记》  《闽小记》  “七不解”  “七不解” 
描述:清人亮工在闽生活前后长达12年之久,故其所著《闽小记》对福建各地的风土民情、物产习俗,以及人文景观,都做了详细记载。他在卷一中自述:"予在闽前后十二载,有不解者七。"本人在此试以解释,并以此就教于
从《印人传》论亮工的印学观
作者:朱天曙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亮工  亮工  《印人传》  《印人传》  印学观  印学观 
描述:"、"分"、"古意"、"时风"以及明代诗风变迁等观念,在《印人传》中得到体现。
亮工活到了“三藩之乱”之后吗?
作者:陈圣宇  来源:书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亮工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末清初  诗人  钱谦益  诗坛  诗集   
描述:亮工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当时诗坛巨擘钱谦益称赞他的诗: 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指远,包函雅故,荡涤尘俗,卓然以古人为指归,而不复坠入于昔人之兔径与近世之鼠穴,信栎园之雄于诗也!”(《赖古堂集·赖古
紫芝〈鹧鸪天〉三阕仿拟小山词浅析
作者:郭妍伶  来源:长荣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芝  竹坡词  鹧鸪天  晏几道  仿拟 
描述:所作,時有似其體製者,此三篇是也。」四庫館臣亦云其:「本從晏幾道入,晚乃刊除穠麗,自為一格。」蓋取法小山,有意「似其體製」耳。竹坡〈鷓鴣天〉三首雖明言仿自小山,惜未點明所仿對象為何闋。本文試取小山十九闋〈鷓鴣天〉與竹坡三首相核,首先揭示竹坡所仿當為〈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梅蕊新妝桂葉眉」、「陌上濛濛殘絮飛」;次則逐一析論,申明竹坡仿效小山處,乃在體製、風格、內容方面,以見其間異同。
亮工《读画录》及其画事研究
作者:郭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亮工  《读画录》  画评 
描述:为鉴藏家、画评家的亮工的完整形象,并总结出亮工的画评特点与审美倾向。
《李灏深圳特区访谈录》上架 亦楣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晶报讯(记者 亦楣)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由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辑、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李灏深圳特区访谈录》一书近日在深圳各大书城全线上架。 李灏是深圳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
李灏到我市考察 梁黎明国辉等陪同
作者:庄启旻  来源:舟山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 庄启旻 本报讯 10月16日至18日,广东省原副省长、深圳市原市委书记、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灏到我市考察。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市委副书记、市长
迷你“牡丹亭” 秀昆曲神韵 昆山世博主题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报讯 原汁原味的婚礼鼓乐,迷你版《牡丹亭》场景…… 从10日到18日,在为期9天的上海世博会苏州馆昆山主题上,昆山将以声韵、古韵、水韵、绿韵为内容的“四韵昆山”为主题,利用高清视频、文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