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0)
报纸(160)
学位论文(23)
图书(10)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82)
红色文化 (28)
地方文献 (13)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9)
2013(31)
2012(28)
2008(25)
2007(24)
2006(20)
2005(8)
2004(7)
1998(7)
1987(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
书品(1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东方早报(3)
文史知识(2)
文教资料(2)
新京报(2)
中华书局(2)
图书与情报(1)
清远日报(1)
怀念黄永年先生
作者:毛双民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年  怀念  医疗条件  生死 
描述:小生活在常州。苏南乃人文荟萃之
中华书局黄永年著作
作者:暂无 来源:书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华书局黄永年著作
永年先生的治学三昧
作者:郭绍林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年先生  学术品格  学术追求  治学方法 
描述:永年先生是当代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学家,总结他的治学路径,能为后学提供典范,进而振颓风、纠偏差。黄先生的治学三昧,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求真务实、当仁不让的学术品格;极致境界的学术追求;渊博的知识依托
永年先生与中古历史研究
作者:张燕波  来源:学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年  历史研究  先生  中古  陕西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领导小组成员  文献学研究  复旦大学  整理研究 
描述:永年先生与中古历史研究
藏书家黄永年先生
作者:陆三强  来源:收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家  藏书家  永年  永年  50年代  50年代  线装书  线装书  旧书业  旧书业  学者  学者  书店  书店  刻本  刻本 
描述:永年(1925.10~2007.1)先生是当代享有盛名的学者、版本签定专家和藏书家。藏书界盛传,线装书任书店的架子上不用取下来.更不用打开,老先生就能知道是什么刻本。上世纪50年代前期上海旧书业界
永年先生读书杂志
作者:曹旅宁  来源:书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年  永年  读书杂志  读书杂志  平装书  平装书  编辑  编辑 
描述:2008年岁末,我游学西安,承先师黄永年先生哲嗣黄寿成师兄美意,得以阅读先生旧藏平装书若干种,录得先生未刊跋语若干则,特抄录发表,以备学界编辑先生遗集之用。
永年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
作者:郝润华 杨旭东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作品  文献学功底  西游记  文学研究方法  批评模式  社会历史批评  陈寅恪  立足点  古籍整理 
描述:永年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
永年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伟然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陕西  古籍版本  电话听筒  书店  华东师大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忆  出发  来电  文字 
描述::1990年6月初的某日中午,他是否在陕西师大校门外的某个小餐馆吃饭?他觉得这一问好生突兀。我向他解释:那一天我和两个师兄在陕西师大答辩硕士论文结束,导师何业恒先生设席感谢以史念海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坐定后看到来了另外一干人,其中一个西装笔挺,走到史先生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鞠躬礼,当时我以为是个日本学者,此刻回想,很像黄先生。黄先生没多想,浅浅一笑,说,那正是他。 这一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研讨会期间,他领着几个人到苏州去买书。我因为要参与会务,也就没跟去。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我第一次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玩,忙走过去;他愈发得意,连说:“开心,今天开心!抓着辛德勇帮我刷书!”德勇先生坐在门里边,一面拿一个大棕刷飞快地刷着书,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地回应着黄先生的调侃,动作和语调都特别地飞扬。
永年先生藏书趣闻
作者:曹旅宁 付文军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年  藏书  古籍版本学  趣闻  民国时期  版刻 
描述:、做著述,也写写题跋,得古人藏书真趣。 黄永年先生开始收藏版刻书,还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那时黄先生还是一位初中学生。民国二十八年己卯(1939)黄先生15岁,开始购藏版刻书籍。先生自述:“抗战爆发
永年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伟然  来源:散文(海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九九六年春节刚过,我所在的单位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黄永年先生,让我去火车站迎接。那之前我和他没见过面,出发前,我特地把他的大名写在一张纸上。谁知那张纸竟一点都没有用。站台上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