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8)
报纸(155)
学位论文(23)
图书(8)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0)
红色文化 (28)
地方文献 (14)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20)
2011(27)
2008(25)
2004(5)
2002(25)
1997(10)
1989(4)
1984(8)
1983(2)
1979(4)
按来源分组
中州学刊(2)
史学月刊(2)
法制博览(2)
江苏地方志(1)
戏剧之家(1)
财政监督(1)
中学历史(1)
湖北日报(1)
民间文学(故事)(1)
人才开发杂志(1)
亮工的鉴藏之路
作者:郭弈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典范。那天我也就是随便和老友争论一下,谁是南京最好的画家,结果我说了半天怎么也说不服这个老家伙,一气之下回家写了篇文章,写了八个人的名字,列为金陵八家。结果被大家广为认可,其实我自己也知道我在南京当官,这些文化圈里的人多少都是要给我面子的。在明末清初那个混乱的年代,文人是最弱势的,清人都觉得他们麻烦,总是要闹事的样子。所以,他们其实从心里都希望找个靠山。找清人肯定会被别人的吐沫淹死,所以像我这样好人缘的汉人官员,还是经历了两朝的汉人官员成了他们最好的庇护,因为我们同命相怜,我同情他们,也理解他们。金陵八家和我的亲近也和这个不无关系。在那个年代,能做画坛幕后推手的人不但要有钱,还要有权,当然更要有才情。而我算是综合体。再回头说说我的年代。我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南京。
亮工《尺牍新钞》考略
作者:江冰凌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亮工  尺牍新钞  藏弆集  结邻集 
描述:亮工编选《尺牍新钞》共四选,收明清之际风气大开之时诸多文人尺牍。前三选《尺牍新钞》《藏弆集》《结邻集》得以行世并广为流传,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尺牍新钞》的版本、编选等方面加以探析,并进
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菜场建到田头蔬菜销售不愁何涛洪悦传胜
作者:暂无 来源:盐阜大众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赵永明,花菜669斤;顾东林,菠菜149斤;陈贵如,菠菜291斤……”12月2日下午两点半,东台市东台镇蟒河村的城郊田头市场收购点前排起了长队,负责收购蔬菜的杨师傅一边称重一边记账,忙得不可开交,他说这几天,从早上天亮开秤,到晚上天黑收工,每天要收购30吨左右的蔬菜。同时,五六辆货车及时装运,日
亮相哈尔滨电影节,透露新片想找冬雨主演
作者:简芳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面对“大片通杀”的境况,关锦鹏感到很无奈。 南都讯 记者简芳发自哈尔滨赵雅芝、胡军、刘嘉玲、梁家辉等诸多大腕客串出演的《用心跳》自2009年拍摄完毕之后,上映时间一直悬而未决。日前,在第23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节上,关锦鹏携几位新人主演意外亮相,终于宣布该片计划今年三四月在内地上映,具体时间待定,
禮正義》(夏官)標點商榷
作者:汪少華  来源:励耘学刊(语言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禮正義  孫詒讓  標點 
描述:中華書局點校本《禮正義》第9、10冊存在標點失誤95處:敍述語誤爲引文;引文誤爲敍述語;引文彼此混淆;破句;當分未分;不當分而分;地名人名誤標失標;書名誤標失標。
“陈德卿作品品鉴活动”今日开展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早报讯 (记者赖小玲)今日,“陈德卿作品品鉴活动”在市区开幕。 德化瓷悠久的历史,为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其中,很多优秀的陶瓷老艺人为陶瓷艺术奉献了一生。已故的陈德卿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李浩,他是合肥版“立波” 他的“脱口秀”视频网络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1年1月13日,本报曾经报道过 “合肥 ‘老顽童’为立波写相声”一稿,稿件见报后很多市民都打来电话表示关注。近日,这位“老顽童”又有新动态,他仅用了10天的时间,便创作出6讲 《李浩
《牡丹亭》暂时搁置,《他的国》准备开拍 关锦鹏新作相中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新片———《牡丹亭》和《他的国》,关锦鹏透露:“因为投资问题,梁朝伟可能憾别《牡丹亭》。”而冬雨和范
亮工与张民表的交往:兼论《原圃集》和《塞庵诗》的结集
作者:孟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亮工  张民表  《原圃集》  《塞庵诗》  结集 
描述:亮工入仕之前,在开封受知于张民表,在张家做塾师长达八年。张民表殁后,亮工抚其遗孤,搜其遗集,终生以师礼相敬。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风云变幻的明清易代之际,尤显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