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1)
报纸(341)
学位论文(28)
会议论文(10)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48)
红色文化 (30)
地方文献 (19)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3)
2013(30)
2011(49)
2010(70)
2009(39)
2008(46)
1993(7)
1992(7)
1939(3)
1937(1)
按来源分组
十日戏剧(8)
天天新报(4)
新民晚报(3)
淮北日报(1)
东南商报(1)
法制晚报(1)
南宁晚报(1)
证券时报(1)
兰州日报(1)
科海故事博览(1)
一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关于常州,记忆中更多的是经济较为发达,天目湖、中华恐龙园如雷贯耳。可惜却只闻名,未曾谋面。借着第十七届省运会在常州举办的机遇,我有幸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从连云港坐车到常州,花费了5个多小时——这也许创造了一个全省之最。一路的颠簸,心情却越发迫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下了车,叫上
这里的舞台很精彩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众所周知,常州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城市,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是长三角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 我们采访团未到达常州前,就听说常州人在按照举办奥运会的模式举办省运会。开幕式当晚,主场馆常州奥体中心附近灯火通明,我们从驻地步行到主场馆,只见志愿者围着主场馆一个接一个站成一圈,随时为参加开幕式
粟·风·周礼:谈岐山嫂子面
作者:傅功振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岐山嫂子面      周礼  亲情文化  和文化 
描述:礼仪中的亲情文化与"和文化".
亮工的诗歌研究
作者:魏瑾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亮工  心迹与行迹  诗歌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描述:与情感来源的内外因素。亮工经历明清鼎革时期翻天覆地的朝代变迁,由明入清,并在新朝波谲云诡的政治统治下承受着悲痛的人生境遇。其一生仕途颠荡,屡踬屡起,三仕三已间几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亮工前明任职
8外籍专家获黄鹤友谊奖 朱凯 胡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朱凯 通讯员胡)8位外籍专家昨获我市2010年度黄鹤友谊奖。在昨晚举行的市政府国庆招待会上,市长阮成发亲自为他们颁奖。 获奖者分别是:伊万特尼先生(英国),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路升迁一路腐败一尺高告状告不倒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湛江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益今年54岁,出生于云南省。在2000年以前,其仕途一直颇为顺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王益在中顾委办公厅工作。1992年起他到国务院证券委任办公室副主任,并于1995年11月,在其年仅39岁时就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股票发行、基金等重要部门。其担任证监会副主席一直到1999年,从199
品质立 行者无疆 ——访吉林森工金桥地板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吉林森工金桥地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建龙在接受记者采访。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中国人均家居消费在快速的增长,家装行业也在此轮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地板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由石材到木材再到各种复合材料的各个阶段,发展迅猛。然而,任何一个行业的壮大与发展,需要的不
罗汝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汝集》为中心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  罗汝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正文。(一)罗汝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汝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
亮工交游若干问题考证
作者:孟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亮工  亮工  交游  交游  考证  考证 
描述:关于亮工的交游,有些史实或模糊不清,或讹误袭延,或意见相左,亟待澄清.对明崇祯三年(1630)与黄宗羲、俞琬纶的交往问题,陈洪绶定香桥为作画的时间问题,擢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与林云凤病卒问题,方
亮工的「反流派」诗学
作者:谢明阳  来源:中央大学人文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初诗学  清初诗学  七子派  七子派  竟陵派  竟陵派  亮工  亮工  反流派  反流派 
描述:泯去門戶之別;欲達此目標,則須藉助「盡刪其姓名而獨存其詩」的選詩策略,也就是編選一部沒有作者姓名的詩歌選集,讓詩人的性情直接呈現於讀者面前;這樣的選詩策略消除了流派界限,也無門戶可以依傍,亮工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