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语文课堂应是生成的:对澜教授“动态生成”观点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徐云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新课程  学生学习  语文课堂  一线教师    重要理念  引导学生  教育硕士 
描述: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在悄然更新呢?"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焕发着新的精彩。在浙江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的这三年间,我一次次用心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品读着各级大师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包公  群牧  至和元年  钱锺书  顶头上司  包拯  牡丹花  宋仁宗 
描述:了几杯。当包公敬到王安石面前时,无论他好说歹说,劝了半天,王安石硬是一口不喝,弄得包公几乎下不来台。司马光把这事记录在自己的文章中,对王安石的倔头倔脑大发感慨。
陆九渊“心”范畴研究
作者:王斯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描述:释,“心”与“性”、“”等概念的关联,对陆九渊心学思想作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对陆九渊心范畴的理论来源作了论述,说明陆九渊心范畴与南宋时期儒佛两家相关理论的关系
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
作者:彭艳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   
描述:道德原则、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陆九渊以“心即”的本体论和“人性本善”的善恶论做为道德依据,支撑着他“尊德性”为首的道德教化论和“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道德修养的最终
陆九渊的“问题”及其意义
作者:王家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心  真理性理观念 
描述:所真正关心的问题——真理性的观念何以可能的。
紫柏大师与汤显祖
作者:戴继诚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柏  汤显祖     
描述:紫柏大师是晚明佛教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在弘法护教过程中,与戏剧大师汤显祖结下了深厚友情。他曾对汤显祖寄予厚望,规劝后者皈依佛门净土。汤显祖对紫柏的人格风范深为景仰,但浓厚的恋世情结决定了他无法苟同紫柏的有关教诲,一生胶葛于世缘尘网之中,惟“情”是重,终身不渝。
《周易》与象山心学
作者:范立舟 王华艳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陆九渊     
描述:陆九渊“心即”之思想主旨,凭依对《周易》义理的阐发而得以彰现,“易”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终极地位是无可怀疑的。但此理并非一外在于人心的客体,而是与“心”通融为一的。修养之方法就在于洗涤心灵中虚浮
陆九渊的心学浅谈
作者:冯婕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即     
描述: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对我们后人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他主要提倡的是孟子的"四端说",并以此发展成为了"心即"的思想。认为"心"是万物的基础并且主载着万物的发展。断言说,心是唯一实在。
只今惟向梦中寻:浅析《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作者:庞婧绮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牡丹亭  畸恋  畸恋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腐儒不腐——谈《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作者:胡冠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  人物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是“情”与“”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情”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的主题等方面 ,都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