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补丁也可以绣成花朵
作者:孙道荣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丁也可以绣成花朵》  散文  文学  陈道荣 
描述:地。上她那儿织补的,大多是附近工地上的民工。衣服被铁丝划了个口子或者被电焊烧破了个洞,他们就拿来,让她织补一下。也不贵,两三元钱,就能将破旧的地方织补如初。如果不是工服,而是穿出去见客的衣服,她会更用心些。用线、针脚、纹理,都和原来的衣裳一样,绝对看不出织补过。 从她所在的拐角往前百米,是一所学校。我的孩子,以前就在那所学校读书。每次接送孩子,都必经她的身旁,因此对她多留意了点。 一天,妻子从箱底翻出了一条连衣裙,还是我们刚结婚时买的,是妻子最喜欢的一条裙子。翻出来一看,胸口处被虫蛀了个大洞。妻子黯然神伤。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她的影子,也许她可以织补好。 拿过去。她低头接过衣服,看了看,摇摇头说,洞太大了,不好织补了。我对她说,这条裙子对我妻子的意义不一般,请你帮帮忙。
书里的朋友
作者:杨昊鸥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欧阳修  莫扎特  史记  好朋友  楚平王  故事  金圣叹  楚国 
描述:伍子胥和申包胥宋人苏籀曾记载了他的爷爷苏辙说的他大爷爷苏轼的一则逸事:"《申包胥哭秦庭》一章,子瞻诵之,得为文之法。"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左传》里面有,《史记》里面也有。不过《史记》是放在《伍子胥
触摸历史
作者:朱怡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名人  王安石  司马迁  范仲淹  梅花  岳阳楼记  史记  韵律  博爱  嬗变 
描述:轻触历史的扉页,追忆千年的古香。思绪穿过红尘,回到《史记》的厚重,回到《岳阳楼记》的超然,回到《梅花》的落寞。释卷,满室芳华。坚守之心的韵律一曲史家之绝唱诉尽了历代王朝的嬗变更迭;一首无韵之离骚写
学问这路--从《容斋随笔》谈起
作者:邹金灿  来源:书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洪迈  随笔  学问  笔记  宋代学术  日知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说部  史记 
描述:书以载道洪迈的《容斋随笔》是宋代有名的一部笔记。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洪迈)自经史诸子百家以及医卜星算之属,凡意有所得,即随手札记,辩证考据,颇为精确……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
书里的朋友(三则)
作者:杨昊鸥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伍子胥  苏轼  王安石  欧阳修  王六郎  故事  史记  莫扎特  为文之法  好朋友 
描述:年》那一段。 申包胥的故事,我个人却是极喜欢《史记》里的写法。或者说,我极喜欢《史记》里申包胥和伍子胥这对朋友。 伍子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都知道他过昭关一夜白须,但未必符合他的早期形象
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
作者:陈星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堪舆学  古建筑  阴阳五行学说  长江文化  风水学说  中轴线  秦始皇  史记  城市设计  周礼 
描述:中国的古建筑,源远流长。从河姆渡木榫结构房屋开始,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血脉相承。中国的古建筑,历来以木骨架结构为主,又兼地处东亚大陆,气候复杂,不得不与飓风、沙暴、洪水、寒流作斗争,其中火患又是建筑毁灭的重大因素。古代
王安石散文特征成因浅析
作者:张珂  来源: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  议论  古文  新学 
描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其散文古奥深邃,极重功利性,与政治联系密切且多议论,因此读之虽有雄健之势却稍欠美感.这一特征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及王安石的个人文学观有着密切联系的.
周庄诗经(组诗)
作者:黄劲松  来源:翠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庄  湖船  诗经  约定  芳香  元杂剧  散文  里尔克  作者简介  牡丹亭 
描述:周庄诗经(组诗)
应是“陈抟”
作者:王庭宏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抟  华山  文化人  修行  美文  万物一体  散文  道家  宋代理学  老子 
描述:2011年《散文》第8期有篇美文《爬华山》,其中这样写道:"次日,登华山。听当地文化人介绍说,老子当年驾青牛犁山开道是来过华山的,道家高士陈砖也在这里修行过,甚至孤独的唐朝公主竟也来这里虔诚
夏希道改造旧城,从此“县去陋名”
作者:一凡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繁昌县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改造  散文  江西  篇章  县衙  南丰  县城 
描述:门关,四周仅以竹篱为障;城内空空了了,街上行人稀少,偶有宾客驻足,也无舍馆留宿。 堂堂的县府衙门内,只有几间歪歪斜斜的旧屋,遇有雨雪,也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如此凄惶敷衍的政府,谁也不愿到这里任县令,实在是君命难违“发配”至此,那也只能自认晦气,到任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