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伦理解读:《牡丹亭》英译本对比分析
-
作者:张翠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翻译伦理学 翻译伦理学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系。因此,从伦理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英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翻译研究曾经历过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翻译理论各有不同,但没有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翻译理论界曾一度陷入混乱。翻译实践经受着严峻的道德考验。平等对话的基础遭破坏,文化传播受阻,客观上使得对翻译实践中伦理规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二十世纪末,建构主义时期,翻译伦理学重新回归到西方学者讨论的话题之中。其中,芬兰学者切斯特曼系统性地提出了翻译伦理五大模式,这在翻译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对翻译实践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之前,有许多研究者曾探讨过翻译伦理学和伦理问题,但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有人将该理论付诸实践,实际地应用它去分析衡量和评价翻译文本的质量及其优劣,甚至更少人试着从翻译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分析考量中国古典戏曲英译本。戏曲除了与其他文学体裁小说、诗歌和散文有许多共同点外,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台词。这就要求戏曲译本既要可读又要可表演。从而使得戏曲文本翻译更加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译本必须要再现源文本的涵义,并准确无误的传递源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同时,翻译的台词部分既要能让表演者容易口头表达,也要能让客户或目标语观众所接受,以便最大程度地再现源文本之魅力。中国古典戏曲的英译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有价值的事业,它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这使得戏曲翻译研究成为了必要。因此,通过阅览和搜集大量该理论和《牡丹亭》英译本的相关信息,论文作者试图应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五个模式对中国古典戏曲名作,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实现以下目标:证明翻译伦理学五大模式,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在衡量译本的质量等方面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试图发现伦理学五大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如果可能的话,提出一些翻译策略来指导古典戏曲文本的翻译,使其更为优秀更容易被接受。研究证明,尽管理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五个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理论的其中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合理可行的,仍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用来检测用来评估的翻译的质量和指导译者的翻译行为;并且依据五大模式的要求针对性地指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来应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从而使译本质量更好,更大程度被接受。该研究成果可用在对诗歌、小说、散文,尤其是戏曲等译本的评估。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尝试实际应用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来衡量和评价中国古典戏曲的译作优劣和译者在其中的翻译行为,测试了该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发现了该理论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制定出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可能的翻译策略。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灵感,及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目标,然后谈及文章的组织结构。第二章扼要探讨翻译伦理学,然后重点详细地阐述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五大模式,最后介绍关于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三章介绍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戏曲翻译及特点。然后简要介绍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及其现存英译本,并特别介绍所选择的两译本的两位译者:许渊冲教授和汪榕培教授。第四章应用切斯特曼翻译伦理的模式对《牡丹亭》两译本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证实该理论一定程度的可行性及局限性。第五章得出结论:虽然该理论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各个模式之间不能兼容,但仍不失为一种系统和全面综合的理论,仍可用它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可行的标准来判断译本的优劣、规范译者的行为,并根据该理论的每一模式尝试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英译提出相对应的翻译策略。本章结尾简述该研究的应用意义、存在的不足及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
头条纵深台舆论积极解读“李吴会”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4月1日在海南博鳌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名誉团长吴敦义一行。台湾舆论2日分析指出,未来4年两岸将持续经贸合作优先的愿景,但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深化。
海基会顾问、台湾空中大学教授李允杰2日投书《联合报》。他认为,此次“李吴会”强化两岸高层互信,聚焦经济民
-
孔子的“天命观”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读
-
作者:姚小鸥 孟祥笑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周礼 《郭店楚简》
-
描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篇。正确理解这句话,须从孔子的"天命观"入手进行研究。根据《论语》提供的资料,结合《礼记》等《论语》以外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加以分析,"子罕"句应理解为孔子很少谈论利,但他敬畏天命,称举仁德。
-
冯咏《江西诗派论》及其对江西诗派内涵的解读
-
作者:邱美琼 王晶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咏 《江西诗派论》 诗学传承 政治与学术 地域
-
描述:视到中国古代诗学风尚嬗变的轨迹。
-
解读新安画派近现代继承人汪采白的绘画艺术
-
作者:崔晓蕾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画派 中国近现代 继承人 黄山 黄宾虹 美术史 高等师范学校 李瑞清 美术院校 师范学堂
-
描述:新安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产生过几位有影响力的画家,其中,黄宾虹和汪采白是师徒关系。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言,汪采白则是被美术史较为忽略的一位。汪采白(1887-1940年),五岁拜黄宾虹为师,二十一岁入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从李瑞清为师,在黄宾虹和李瑞清两位有影响力的老师指导下
-
从女性主义解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的人文思想:以《牡丹亭》
-
作者:颜欢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牡丹亭》 《牡丹亭》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
-
描述:16世纪,中国与英国各在本国戏剧界出现了一位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
舆论聚焦“胡吴会”,多角度解读两岸关系蔡英文幕僚:“一国两
-
作者:吴生林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2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港澳媒体和岛内相关人士对此予以关注和评论,解读未来两岸关系基调和政策走向。其中,对于吴伯雄所提两岸关系现状是“一国两区”概念,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