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底派代表人物:王益顺
-
作者:暂无 来源:泉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益顺画像
崇武镇溪底村,自明清以来,即以“木匠之村”名闻遐迩,其木作技艺盛行于清代中期。台湾和闽南,甚至远到新、马等国的不少古屋、园林、寺庙的精湛木作,也多为溪底木工匠师的杰作。
据《惠安县志》载,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崇武溪底村王益顺父子承建峰尾东岳庙,设计制作了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
-
西昆派诗词互动关系初探
-
作者:操瑞文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西昆后期作家.②西昆派的文人不仅以诗著名,而且还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词作,据笔者初步统计,有163首,断句5首.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考察,笔者发现西昆派文人的部分诗词存在着大量的互动现象,本文就试对这一现象
-
省委省政府派工作组调查游客被强迫消费问题
-
作者:暂无 来源:迪庆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永基卓玛 实习生 和松霖) 10月6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游客到香格里拉旅游被强迫消费的问题。新闻播出后,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州委书记张登亮作出重要指示。当日,受省委、省政府领导委派,省旅游发展委立即成立由省旅游发展委
-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
作者:祝尚书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
描述: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
评剧爱派传承第一人:莲小君
-
作者:赵德明 来源: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演出 天津市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戏院 观众 沈凤喜 父亲 唱腔 国民党 孔雀东南飞
-
描述:,深深被爱莲君婉转俏丽的唱腔迷住了。回到家就找条毛巾,既当"水袖"又当"手帕",模仿着爱莲君的样子又唱又跳,似中了疯魔一般。后来父亲从朋友处听到一个消息,爱莲君
-
漫话王安石变法
-
作者:暂无 来源:朔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宋宏荣
在十一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被列宁称为“伟大的政治家”的名人,他就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宰相王安石。他的主要政绩就是说服北宋神宗皇帝推行了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摘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变法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之后渐止。王安石变法短寿,固然与其个人性格及具体的策略艺术有关,但根本说来在于,变法背离和挑战了一切变法的终极目的,既无视自由
-
话说王安石变法
-
作者:何永炎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何永炎
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王安石游览安徽含山县的褒禅山时,写下了一篇千古名文《游褒禅山记》。其中写道: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矣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
-
作者:暂无 来源:汉江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改革家”王安石力推新政,却昙花一现,很快遭到反扑清算。王安石的悲剧,多受到褒赞,特别是受到改革派的推崇,也搬出其“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恂,祖宗之法不足守”来鹦鹉学舌。但是,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
-
王安石变法导致了鸦片战争?
-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 王巍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3年6月
财经
禾刀
金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国人视为邪恶之物,尤以高利贷现象为最,文学艺术作品对其大加挞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2007年,宋鸿兵推出的《货币战争》一书更加深了国内读者对于金融阴谋论的猜忌,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