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01)
报纸(1288)
图书(28)
会议论文(21)
学位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10)
地方文献 (104)
才乡教育 (14)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7)
非遗保护 (6)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3(137)
2012(259)
2010(421)
2009(239)
2005(71)
2000(82)
1995(61)
1989(32)
1987(45)
1962(8)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41)
近代史研究(21)
北京档案(11)
史学史研究(6)
瞭望(6)
抗日战争研究(3)
百科知识(3)
湘潮(3)
新华文摘(3)
粤海风(1)
月色的画梅生涯
作者:徐鬯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院落  顺德  广东  南京  更名  珠江  老人  梨花  晏殊  书斋 
描述:月色(1891.12.19-1976.8.5),原名古溶,改名溶溶,取晏殊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意,又依温飞卿句:“惟向旧山留月色”,更名月色,号十娘,晚号珠江老人。书斋名曰:梨花院落、旧时月色
情的坚持-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编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戏专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整编剧  Young  Actor's  Version  the  Peony  Pavilion  Kunqu  Opera  Adaptations 
描述:情的坚持-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编
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作者:蒋曙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型设计  杜丽娘  传统程式  《牡丹亭》  古老剧种  创作构思  审美观念  创新意识  创作指导 
描述: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妇人大全良方》的主要学术成就
作者:王光辉 王琦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陈自明  学术成就 
描述:“采摭诸家,提纲挚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990《中国医籍考》则评价道:“良方出而阁阅之调,将大备矣”,现就该书的主要学术成就归纳如下。
“右文说”研究源流得失
作者:李富华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右文说  声符  说文解字  汉字结构  王安石  造字方法  因声求义  表义  形符 
描述:序》:形声者,以声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通俗地讲,形声字就是由形符和声符构成的合体字,其形符是用于这个字所代表的词的意义相同或相类的字符来充当,其声符用于这个字所代表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符来充当。如,
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兼翻译研究不宜偏理论
作者:陈刚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观  翻译实践  统一 
描述:。笔者提出:翻译观应是统一的,而非割裂的;应是一致的,而非矛盾的;应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应是辩证(客观)的,而非主观的。
绍南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武装暴动  共产党员  中华大学  大革命失败后  县委书记  中国工农红军  农会组织  革命运动  湘鄂西  中国共产党 
描述:绍南,别名自棠,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戴家场土地沟(现属洪湖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4年考入武汉中华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受党组织派遣,绍南回家乡发动和领导工农
从互文性角度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互文性  互文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文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的倾向,以期对从事古典文学翻译工作的译者有所裨益。 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作者对全文内容共分四章作以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是对互文性和翻译策略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时下文化研究是翻译实践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作者认为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实践中策略的选择上用来保持原语文化特性是由翻译的本质所决定的。 第二章中,作者概述了互文性理论及翻译策略。自互文性理论问世以来,关于它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该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作者以该理论创始人克里斯蒂...
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作者:孙书磊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族性  戏曲改编  青春  昆曲  现代化问题  中国气派  中国作风  民族戏剧  古典名剧  表现手段  新阶段  老百姓  毛泽东  强调  意味 
描述: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戏曲《牡丹亭》与王学左派思想
作者:陈虹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左派  王学左派  汤氏思想  汤氏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的这一特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