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历史上的状元进士之家
作者:唐群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进士  状元  王安石  中进士  学而优则仕  雕版印刷  文化优势  家族  北宋中期  陈尧叟 
描述:历史上的状元进士之家⊙唐群状元,三年一考,举国之大,仅一人而已。所以,即使是那些踌躇满志的人,大都把中进士当作目标,而不敢再有更大的奢望。但幸运有时也会接连而来,形成状元家族的罕见现象。唐代的家族
状元的另类录取
作者:萧源锦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状元  张居正  科举考试制度  文天祥  皇帝  书法  汤显祖  科举取士  试卷  士子 
描述: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考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光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
状元才情 台阁先声—吴伯宗《荣进集》研究
作者:蒋慧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伯宗  《荣进集》  状元  台阁体 
描述:和散文的内容、艺术特色及成因,定位吴伯宗的文学地位,从中亦可一窥明初江西文学、馆阁文学、状元文学的创作概况。受明初崇儒复古文学思潮的影响,吴伯宗的诗文以议论和描写见长,语言简洁晓畅,风格雍容典雅
侥幸得来的状元(连载四)
作者:邹绍志 桂胜  来源:乡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状元  王安石  中书舍人  道光皇帝  唐文宗  举子  试题  初考  中国科举制度  朝廷 
描述:批(只阅批主考官送上的前10名);但也有一些属于走后门,或阴差阳错,或被皇帝照顾而侥幸当上状元的,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趣闻。当然,就是这样的状元,除个别情况外,成绩一般也都位列前3名,应该说都有真才实学。
王安石一言“不慎”丢状元
作者:魏羲之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状元  晏殊  皇帝  卷子  考试制度  殿试  赵匡胤  科举  宋仁宗 
描述:,由于自己才华横溢,所以对于考取状元信心满满。
叶祖洽的状元风波
作者:李正洪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状元  闽西北山区  苏轼  宋王朝  泰宁县  朝廷  宋仁宗  熙宁 
描述:一位来自闽西北山区小县的学子,突然成为了站立在风口浪尖的人物,他就是叶祖洽。叶祖洽,泰宁县人。原名叶衢,字亨甫,后更名为祖洽,字敦礼。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不炒高考“状元”应是常态之举
作者:玫昆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高考  状元  学校  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  规定值  健康成长  大学后  大学毕业  身心健康 
描述:不炒高考“状元”应是常态之举
袁嘉谷“状元卷”浅识
作者:雁寒  来源:创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嘉谷  经济特科  状元  云南  考试  翰林院  应试  周礼  清廷  功名 
描述: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不久清廷开经济(经世济民)特
考官避错嫌,苏东坡丢状元
作者:魏羲之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苏东坡  文坛盟主  唐宋八大家  曾巩  考官  状元  选拔人才  苏洵 
描述:。 对于三个来自天府之国四川的才子,欧阳修早有耳闻,况且苏洵从四川来时还带来了当时四川长官名儒张方平的推荐信。见面之后欧阳修看到苏轼兄弟器宇不凡,对他们更是刮目相看。 按照科举考试规定,春闱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也是举子们最荣耀的时刻,有资格参加的都是已经取得举人资格的学子。时间一般从正月到三月,历时九十天之久。 先考历史或者政论;接着考经典古籍;然后在皇帝的监察之下考诗赋,最后再考策论。不少考生因为体力不支中途退出,眼睁睁看着就要进入官场也只能望殿兴叹。而苏轼兄弟凭着自己的强健体魄和深厚功底,一步一步走到了最后。每场考试都优等过关。最后一场考策论,苏东坡才思敏捷,挥洒自如,很快就完成了一篇经典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不禁拍案叫绝,他传给同考考官梅圣俞等人欣赏。
陈奎霖油画作品展在邕开展
作者:   来源:广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5月22日,“本真之美——青年油画家陈奎霖作品展”在广西博物馆开展。这位80后女画家的油画作品《追逐》曾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并获“第七届广西体育美展”一等奖;作品《校区风景》曾入选“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 此次展览从陈奎霖的《单车女孩》《渔船》《风景》三大系列作品中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