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61)
报纸
(116)
学位论文
(44)
图书
(29)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23)
地方文献
(14)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4)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69)
2011
(70)
2009
(52)
2008
(49)
2005
(31)
2004
(40)
1999
(33)
1991
(30)
1982
(20)
1962
(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3)
百花文艺出版社
(4)
文学评论
(3)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3)
新闻战线
(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
文艺理论研究
(2)
长城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1)
相关搜索词
石介
古文运动
古文
汤显祖诗
苏轼
古典散文
吕祖谦
唐宋八大家
四六文
地主阶级
司马迁
国文教科书
北宋
变法改革
王安石
国家干预
曾巩
同窗
文学研究
均输法
司马光
大理
黄庭坚
地方官
商品经济发展
青苗法
晏殊
神宗
王安石变法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北宋古文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论
北宋
文史哲的重振
作者:
唐兆梅
唐亮
姜月华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知识分子
文史哲
唐末五代
宋代史学
士大夫
司马光
王安石
北宋
王朝
伦理纲常
描述:
论
北宋
文史哲的重振
北宋
政治文化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
王荣科
来源: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文化
体系文化
政策文化
政治过程文化
描述:
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 ,因此难以得到广泛认同与支持
北宋
党争与“荆公体”
作者:
沈松勤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党争
创作主体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
西昆体
公体
生命意识
参政主体
新旧党争
描述:
北宋
党争与“荆公体”
论
北宋
儒家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
作者:
石训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儒者
王安石
开创性研究
注重实际
“实”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李觏
学观点
欧阳修
描述:
,需要认真研究宋代儒者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
北宋
儒者面临的社会环境...
王安石心理学思想研究
作者:
白振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心理学思想
描述:
全文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在心理学思想的基础部分,王安石的形神观、心物观和发展观主要是受了荀子的影响,对孔子、董仲舒等人的观点持批判态度.他的人性论基本内容包括,性不可以善恶言,情接于物而后动,情动而后善恶形,他的这一心理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论述中,
邓广铭的《
北宋
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邓广铭 漆侠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省临邑人。1936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后,即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助教、高级助教,1943至 1946年任重庆复旦大学史地系副教授、教授,1946年任北大历史系副 教授,1950年任教授,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
富弼与
北宋
的御夏政策
作者:
周莲弟
来源:
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富弼
王安石
元昊
《全宋文》
《简明西夏史》
《宋会要辑稿》
公元
澶渊之盟
《宁夏社会科学》
描述:
作者对
北宋
时期历仕三朝(仁宗、英宗、神宗)的著名的政治、外交、军事家富弼的御夏策略作了详尽的描述,这使我们对
北宋
御夏伐夏的过程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对我们制定对外政策也有借鉴作用
北宋
新学与理学为学次第的差异
作者:
肖永明
来源: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论语》
《春秋》
为学次第
《周礼》
《易》学
《诗》
《孟子》
《大学》
《书》
描述:
新学与理学学者都强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训解与研究,来体会圣贤深意。但他们对诸经的重视程度和研习次序互有差异,即新学学者强导调由用及体而理学学者则强调由体达用。
北宋
“党争”与儒学复兴运动的演化
作者:
刘复生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学复兴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
中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庆历新政
程颐
新旧之争
描述:
北宋
中期, 儒学复兴思潮掀起高潮, 政治革新运动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儒们在实践“王道”政治理想的同时, 对于如何改造现实社会却发生了严重分歧, 以致政治上的“党争”不断, 儒学复兴运动也随之不断深入
北宋
3位政治家医学教育思想述评
作者:
郑兰英
来源: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学教育思想
王安石
医学人才
范仲淹
政治家
医学道德
《苏沈良方》
北宋
政治
“三舍法”
述评
描述:
育的思想正是这种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他官办医学教育的思想。范仲淹所处的时代是宋代由盛转衰,在外宋与夏、辽的关系紧张,在内士兵哗变、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民间缺医少药现象严重的时期。为实现其“达则济世利民”的理想,范仲淹推出“庆历新政”的第2年就提出了官办医学教育的主张。不久,中央的官办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便在京都开封成立。在此之前,太医署和翰林医官院医生主要来源于民间征辟和荐举,再到中央考核,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太医局”成立后,当年就招到诸科学生80余人,为中央翰林医官院等医疗机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医生来源。1.2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医学教育价值论宋以前医生的地位比较低下,韩愈在师说中曾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之说。到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种哲学文化背景中,范仲淹在“先忧后乐”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