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19)
学位论文(41)
报纸(26)
图书(2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1)
地方文献 (6)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47)
2012(52)
2009(43)
2008(38)
2005(24)
1995(21)
1990(21)
1989(17)
1985(19)
196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
文史哲(15)
晋阳学刊(5)
百花文艺出版社(4)
历史研究(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社区(2)
法音(2)
人文杂志(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北宋名相: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北宋名相:王安石
北宋的改革实验
作者:梁盼  来源:新财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中期  经济改革  中央政府  社会矛盾  富民强国  国防开支  基尼系数  小额信贷  贫富差距 
描述: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之下,通过经济改革,同时增加国民和中央政府两方面的收入,从而推动人事和军事上的改革,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北宋中期,宋代的社会经济问题集体总爆发,财政入不敷出,国防开支逐年猛增
北宋书院研究》序
作者:胡青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北宋书院  学术思想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  教育功能  教师群体  教育机构  举办者  李觏 
描述:术思想的发展、书院与教师群体、书院与
滇中引水工程调研座谈会提出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争“十二五”期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张炯雪)滇中引水工程调研座谈会昨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就工程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和讨论。 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矫勇,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
王安石保甲法于北宋军事实力的提高
作者:莫颖余  来源: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甲法  王安石变法  军事改革 
描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北宋的军事实力.
论王安石的行政法制思想
作者:胡昊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变法  行政法制思想 
描述:。王安石的治学态度可谓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以儒家经典为治国之基础,却又不拘泥于儒家经典;另一方面,王安石长期在地方任职,这在客观上为他深刻了解北宋社会的现实状况提供了基础。正因为如此,王安石对于北宋
文章世所希:晏殊之赋研究
作者:唐红卫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晏殊   
描述: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
论杜诗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左汉林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荆公体  学杜 
描述:高的晚年绝句也与杜诗无涉。总体上,王安石诗与杜诗有较大差异,艺术上也相差很远。
北宋曾巩的文学成就与价值
作者:马慧珍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文学成就  价值 
描述:曾巩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文学领域贡献卓著,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其作品的文学价值非凡.本文拟从曾巩的诗歌、散文、校书三个方面的文学成就来探析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个人贡献与价值.
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
作者:陈朝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丰  中书  枢密院  王安石  变法 
描述:宗政府走上了变革之路。在其不断对宰执进行考察与筛选的过程中,王安石入主中书。这个具有强烈革新思想的变法派人士,开始着手中书自身机构和经济、人事制度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在整个改革进程中,王安石主持下的中书不仅要对新法条文进行设计,而且还要对新法试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与调整;不仅要应对因实施变法而遭到来自台谏系统的压力,还要应付枢密院对新法的阻挠和破坏;不仅要面对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攻击与非难,而且还要面对变法派内部成员的分裂与倒戈。王安石在位时期的二府关系,对抗多于合作,分歧多于融合。王安石第二次淡出政治核心舞台后,二府进入后工安石时代,二府之间已没有路线上的分歧,宋神宗已经完全学会帝王操术,二府官员在其既定“国是”的轨道上秉承圣意,因此元丰时期二府的关系及行政特点已完全迥异于熙宁时期。本文在梳理二府关系的同时,也对变法时期主要新法出台及运行过程中二府政治主体——官员的思想、态度、行为加以微观的呈现,除此之外对二府内部机构的设置、官员的更迭以及人事变动表象下的政治主体与政治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爬梳,以期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宋政府高层决策过程中奇诡多变的政治态势和鲜活的政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