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00)
报纸(1368)
学位论文(66)
图书(37)
会议论文(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59)
地方文献 (11)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5)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04)
2011(242)
2010(431)
2008(140)
2007(120)
2006(65)
1995(48)
1993(29)
1990(24)
1983(20)
按来源分组
阿拉伯世界(5)
回族研究(5)
经济日报(4)
商丘日报(3)
中国新闻(3)
中国穆斯林(3)
东南大学报(2)
史学月刊(2)
阿拉伯世界研究(1)
世界知识出版社(1)
纳忠、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杰出贡献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纳忠、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杰出贡献奖
从艰辛而靓丽的蹊径上一路走来——为纪念先生诞辰90周
作者:李华英  来源:回族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回忆说  回族穆斯林  中国伊斯兰教  经堂教育  留学生  中国穆斯林  宗教人  阿拉伯文  埃及 
描述:在介绍刘先生其人其事之前,似有必要介绍一点儿有关阿拉伯语在中国流传的背景知识。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通用语言之一,但国内对此缺乏了解者却不乏其人。王贞先生于1998年9月15日在《北京日报》第5版以整版篇幅介绍“京师同文馆”的沿革时,不仅给文章加了个“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学校”的副标题,而且在文中开宗明义
桃李满园时 当念老园丁——访教授
作者:仲跻昆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老教授  霜叶红  园丁  阿拉伯世界  语法  翻译  新中国  学生  培养 
描述:门,誓不罢休。
从艰辛而靓丽的蹊径上一路走来(续)——为纪念先生诞辰
作者:李华英  来源:中国穆斯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念  《古兰经》  阿拉伯文  书写规则  插班生  回文  上学期  阿訇 
描述:披荆斩棘奋力登攀要么是受7代阿訇世家基因的影响;要么是得力于与生俱来的聪颖智慧,作为一个插班生,入学后便旗开得胜。他回忆说:“我这个回民子弟对回文(即‘阿拉伯文’)颇为有缘。我入学时,班上同学
德才双馨 一代师表:纪念教授诞辰90周年
作者:李成仁  来源:回族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毛泽东  阿拉伯国家  刘少奇  周恩来总理  国家领导  纪念  翻译家  诞辰  重要贡献 
描述:为中阿友谊默默奉献;第六章父亲与阿拉伯语的一生;第七章父恩永在。第二部石奇遗存,是刘先生不同时代文选,并附有大事年表。第三部追思无限,收录纪念文章多篇。书前有序文4篇,我刊特转发李成仁、杨福昌
纳忠、两教授荣获“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杰出贡献奖”
作者:韦良  来源:阿拉伯世界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中国伊斯兰教  副部长  社科院  杰出贡献  西亚  东方学  广明  对外经济贸易  副院长 
描述:忠瑜、社科院西亚非洲所所长赵国忠、经贸部亚非司副司长陈广明、国家教委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副
缅怀阿语教育先辈 推进阿语学科建设——在北大教授九
作者:朱威烈  来源:回族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科建设  诞辰纪念  阿拉伯语  阿拉伯国家  教育  学术精神  北大  教授  中国穆斯林  先辈 
描述:北大阿语系的师生们致歉,祈请大家原谅。我也十分感谢刘先生的独生女慧女士,她凭着孝心和毅力,历经寒暑四处寻觅,细细梳理,精心编写,终于向大家奉献出了这本内容厚实而生动的《传》,为广大读者展示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何中虎博士一行3人来我市考察小麦生产
作者:   来源:商丘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月13日—14日,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何中虎博士一行3人来我市考察小麦生产。何中虎对我市小麦新品种引进及适时开展田间管理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针对当前旱情,提出了浇好孕穗水、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建议。
胡应知几
作者:王嘉川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  知几  《史通》 
描述:胡应是明代对知几《史通》进行理论研究的杰出代表,虽然他对知几的评价从总体上持基本否定态度,但他对知几的具体史学观点的批判,往往能切中要点,发论有据,深得后世学者的普遍赞同,对史学的发展
清与清末南京“世博会”东南大学医学院 岐山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清 江苏咨议局 《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扉页 一 曾是国际展览局的掌门人,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一次关于世博会的研讨会上,由美国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