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63)
报纸(130)
学位论文(8)
图书(6)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20)
地方文献 (72)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62)
2012(38)
2011(35)
2010(34)
2008(21)
2007(24)
2001(18)
1999(22)
1998(12)
1991(12)
按来源分组
闽江学院学报(9)
中国文化研究(2)
新闻爱好者(1)
办公室业务(1)
广州日报(1)
苏州杂志(1)
郑州日报(1)
人民日报海外版(1)
东南快报(1)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1)
苏轼错“满地金”
作者:慕秋  来源:老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苏轼  菊花  宰相  西风  黄花  黄州  园林  耐寒 
描述: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碰巧王安石不在家。他看到王安石的书房案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会作出这样
济南:首“十大功勋民营企业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济南市  十大  周年纪念  圣泉集团  工商联  吴炳新 
描述:在济南市工商联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济南首次评出“十大功勋民营企业家”,圣泉集团唐一林、九阳股份黄淑玲、三株药业吴炳新等10位企业家获此殊荣。
明刊《西厢记》中的汤显祖之真伪及其他
作者:陈旭耀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明刊本  汤显祖 
描述:中的"汤显祖"与李贽、徐渭、陈继儒等名人评点一样,其真实性虽不高,但它们在《西厢记》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则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英雄自古少年:记原创歌曲《牡丹亭》曲作者李彤
作者:刘小龙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家汤显祖笔下描写的《牡丹亭》中主人公杜
加快建设云南等7省区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蔡赴朝李纪恒等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刘晓颖)昨日下午,国家广电总局、财政部与内蒙古、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7省(区)签订2012年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目标责任书,让7省(区)1300多万户农村用户尽快收听收看到丰富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 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财政部副部长张
中国(云南)—老挝经贸合作推介会在万象举行宋沙瓦·凌沙瓦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万象专电 (记者 谭晶纯)昨日下午,由省政府和老挝计划投资部共同主办、省商务厅和老挝工商联合会承办的中国(云南)—老挝经贸合作推介会在万象举行。 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云南省代表团团长、省长李纪恒在推介会前举行会晤,双方就加强联系、增进友谊,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 老挝计划投资部部长宋迪·
入则恳恳 则谦谦: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妙引诗词
作者:陈家武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言  总理  释义  王安石  春秋  黄石公  记者  出处  海峡两岸  生命 
描述:松套。‘入则恳恳
晚明的薦賢、徵聘與士人的處考慮:以鄧元錫爲例
作者:劉勇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鄧元錫  許孚遠  科舉  薦舉    晚明 
描述:的選拔和任用分離開來,把薦舉賢能之士和個人出仕僅僅定位在榮譽性、象徵性的層面。
至情至纯至美:芭蕾舞剧《牡丹亭》的艺术世界
作者:张晓红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  情感意识流  情感意识流 
描述:《牡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团根据同名昆曲改编的原创芭蕾舞剧。表演上,《牡丹亭》在尊重和继承西方古典芭蕾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舞蹈语言丰富多彩。发生在中国400年前关于突破禁区大胆恋爱的故事的新演绎,采用轻灵、风格化、易于理解的现代叙述方式,赢得了众多中西方观众的理解和喜爱。
吴吴山三妇合《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作者:张筱梅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牡丹亭》  《牡丹亭》  唱和式评点  唱和式评点  理想婚姻  理想婚姻  传播意识  传播意识 
描述: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