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9)
报纸(84)
学位论文(2)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9)
地方文献 (16)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33)
2013(7)
2009(9)
2003(3)
2000(4)
1996(2)
1995(4)
1992(1)
1984(2)
1957(2)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健康报(2)
中国气象报(1)
诗词月刊(1)
生物学通报(1)
陕西林业科技(1)
齐鲁晚报(1)
党史文苑(1)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
森林与人类(1)
城市绿化应是“七分树三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城市绿化应是“七分树三分
我们知道的刘绍棠和他的“西苑
作者:博望 草金  来源:读书月报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我们知道的刘绍棠和他的“西苑
4月名花名推荐:石竹
作者:玉才  来源:湖南林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香石竹  月名  装饰艺术  中国石竹  美国石竹  宿根栽培  小便淋沥  切花生产  花文化  王安石 
描述:4月名花名推荐:石竹
鲢鱼混养比例应是3:1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食性鱼类  浮游生物  供求关系  品种搭配  有机质  生产条件  科学养鱼  花白鲢 
描述: “一草带三鲢”是一句流行较广的渔谚。但从科学养鱼理论上分析,鲢鱼的混养比例,要根据生产条件适合主养什么鱼而定。如果以食性鱼类为主养鱼,那么在品种搭配上就不能采取“一草带三鲢”的比例,而应当是
張達修《醉園詩集》中的醉園描寫
作者:林翠鳳  来源:人文社會學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張達修  園詩集    詩歌  臺灣文學 
描述:比較今昔,藉以增進體會詩歌所述的現場感受。再回歸詩歌文本,從文學中探知醉園在張達修內心深處,既是寄託其田園隱逸理想的所在,也是其溫存家族回憶的幽靜角落。醉園之於篁川的特殊意義,是身之故居,且是心
张达修《醉园诗集》中的醉园描写
作者:林翠凤  来源: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达修  园诗集    诗歌  台湾文学  Mr.  Dar  shiou  Chang  The  Tzuey  Tsao  Garden  Poems  Taiwan's  literature 
描述:张达修《醉园诗集》中的醉园描写
《牡丹亭》要中日合作版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秀才”还是中国“秀才”,“姐姐”成了日本“姐姐”坂东玉三郎(中)在“离魂”中1月19日,苏州昆剧院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悠扬笛声里,排演《牡丹亭》。 昆剧院里排昆曲,算什么稀奇?更何况是经典中的经典《牡丹亭》?再说了,谁不知道《牡丹亭》现在是苏昆最亮的招牌戏――由白先勇牵头的“青春版”就在这里诞生!
药名诗《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名剧《牡丹亭》竟出自一位私塾先生之手,而且还是受了一首药名诗的启示。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位名医朱震亨,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不论贫贱,对病家一律平等相待,因而闻名遐迩。一天,私塾先生汤显祖患了病,请朱震亨诊治。朱震亨切过脉后,送给汤显祖一包草药和一捧橄榄核。那包草药治好了汤先生的
《牡丹亭》评(上)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
《牡丹亭》评(下)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