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1)
报纸(113)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34)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
2013(15)
2012(24)
2009(22)
2005(9)
2003(5)
2000(7)
1998(6)
1987(3)
1962(1)
按来源分组
文学教育(3)
中国社会科学报(2)
陕西日报(2)
新京报(1)
上海文汇报(1)
安康日报(1)
读书杂志(1)
教学与研究(1)
中华文化论坛(1)
诗歌月刊(1)
《牡丹亭》主旨
作者:吴益群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主旨
客家渊源
作者:万芳珍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客家先民  交界地  畲族先民  木客  客家文化  渊源  原住民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  江西 
描述:明清时因遍徙海内外而扬名的客家人,虽其得名原因及时间学者看法多异;但无论是带着客家名称外迁,还是在迁徙中得名,客家的发祥地都是以粤东北嘉应州为主的三省交界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持客家在明清时由交界地外迁中得名的观点,以为作为移民的客家,是在迁入地与...
释“弹”
作者:王学奇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令  轻弹  乐府  “吹”  张可久  无名氏  床帐  珠泪  牡丹亭 
描述: 我在《中国语文》84年第5期上发表了《释“弹”》一篇短文,意有未尽,故在这里,联系逻辑和修辞,进一步深入挖掘“弹”字的含义,又得以下数种。例如: 《西厢记》三本二折[中吕粉蝶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红梅罗软帘偷看。”
王安石变法之思考
作者:苏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策略问题  策略问题  战略思路  战略思路  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描述: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过度依赖严刑峻罚等。希望通过对"王安石变法"这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改革事件的研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从中汲取对当今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黄鹤展翅腾飞
作者:吴昊伍晓阳唐闻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天是黄鹤楼生日,千古名楼重建开 放20年。$$ 20年前,一座高五层,攒尖顶、四望如 一、层层飞檐的黄鹤楼诞生于蛇山峰顶, 有楼而无园。$$ 20年后,黄鹤楼公园,共东、西、南、北 四大景区,山石花木之间,楼阁亭台、塔坊 廊轩、苑馆池洞错落有致。$$ 西区是黄鹤楼主楼所在,胜像宝塔、 牌坊、轩廊配
离战士近些,近些
作者:张良 向辉 张景亮   来源:解放军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离战士近些,近些
精神洗礼的过程
作者:洪和胜   来源:台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精神洗礼的过程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作者:李存山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熙宁变法  范仲淹  庆历新政  评价  理财  司马光  宋神宗  青苗法  吕惠卿 
描述:石始……盖安石之法犹出于所学,章子厚()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同上书卷二十一)。又如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已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宋论》卷四)王夫之也谈到熙宁变法与引用小人的问题,他说:“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国疟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同上书卷六)“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绾、章、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同上书卷八)按照传统的评价,一是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
关于“独尊儒术”的思考
作者:林伟  来源:唯实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义  周礼  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  封建专制 
描述:”的强大生命力.本文试图梳理从孔子到董仲舒学术思想自身的发展轨迹,探讨儒家学说能够获得“独尊”地位的理论原因.
论民族学与社会学
作者:杨堃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学  社会学  蔡元培  学术讲演  中国社会学  杨炳  学刊  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资产阶级民族 
描述:年9月出版)。蔡先生这篇讲演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