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99)
报纸(301)
图书(44)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6)
地方文献 (45)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5)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3)
2013(49)
2011(67)
2005(30)
2003(22)
2002(17)
1999(22)
1996(20)
1995(18)
1992(8)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11)
青年时报(7)
古典文学知识(6)
中华文化论坛(2)
农业考古(2)
连环画报(1)
新财富(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武当(1)
《全元》虞集卷佚文篇目
作者:罗鹭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渊阁  四库全书  虞集  佚文  县志  中国古代  库本  故宫博物院  十七年  明万历 
描述:,误析者一篇,重收者五篇,故《全元》共
北魏孝文帝巧用《革》卦促进迁都:《资治通鉴》所涉《
作者:铮甫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北魏孝文帝  《革》    阴阳观  《通鉴》  《周易》  变法改革  封建社会  平城 
描述:中时迁都洛阳记叙尤详.本文拟对孝文帝利用《周易》革卦排除迁都阻力一事略陈管见。谋略与威权并用实现迁都大计《通鉴》在记叙了孝文帝拓跋宏在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等改革措施后,即行谋划将部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但是,考虑到反对迁都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强大,不便公开提出,“乃议大幸伐齐,故以胁众。”于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五月的一天召见群臣.“使大常卿王湛筮之,遇《革》。”孝文帝高兴地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①朝臣部不敢说话,只有任城王拓跋澄仗着是皇帝的叔父,位尊权重,敢于廷争面折,因而提出反驳c退朝后,孝文帝单独召见了拓跋澄,首先解释了在朝堂上厉声作色的缘故:“明堂之事,恐入人竟言,记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让拓跋浪消了气,接着就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迁都的想法:“今日之...
同志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同志逝世
开创“”新天地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新天地  出版集团  《汉语大词典》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古汉语字典  音像出版  数字图书馆计划  专业工作者  下属图  中华文化 
描述:开创“”新天地
龙回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龙回家
本色
作者:李毅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  拍卖公司  太平洋  国际拍卖  诚信  员工  有限公司  女性  老板  企业 
描述:京城拍卖业内,茹的名头可谓响亮。有多少件古董珍玩经她之手实现了价值,又有多少位困顿之才仗她之助改变了人生?有着一片博爱之心的她,用一双慧眼知人、助人,识才、爱才。在人生的金秋,她把一片金黄洒向
写小说的导演
作者:许定铭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写小说的导演
财经精品图书
作者:暂无 来源:商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财经精品图书
灏\林斤澜沉默是金
作者:散木  来源:晚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从维熙  刘绍棠    右派  作家  毛泽东  国民党军  卫立煌  北京市 
描述:,由此躲过一劫。 甚至,还有许多人根本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当然他们也就因为“沉默是金”而无恙了。 据程绍国的《林斤澜说》(其中有一节《天可怜见——林斤澜与“右派”擦肩而过》),作家林斤澜也早已在“名册”之中,当时和他同辈且稔熟的作家中已“有数不清的右派”,如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唐达成、王蒙、叶至诚、高晓声、陆文夫等等,然而林斤澜居然“唯独‘漏网’”,何以之故?原来,当时北京“文联”秘书长要把林斤澜打成“右派”,可惜一番折腾,仍让林斤澜逃脱了,因为“专案”的结论竟是此人“没有材料”。
”“”之辨
作者:汪秋明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花山  山名  梦溪笔谈  辨认出  王安石  安徽省  碑文  古诗文 
描述:”“”之辨安徽省宁国中学汪秋明(游褒掸山记)(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也犹可识曰‘花山’。”(教参)翻译说:“有块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是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