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施两手——外交谋略之十三
作者:靳文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交谋略  双重性  外交家  外交政策  霸权主义  王安石  胡萝卜  俄罗斯  非本质  美国 
描述:。他说道:“霸者之道,
待人之异——学会包容
作者:农志鸣  来源:心理世界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一性  文学批评  基本保证  个性差异  王安石  人际关系  相似性  特大桥  日常生活  人际交往 
描述:任何一种文明的延续还有赖于容纳差异,排斥差异,强求一致是反自然的,它只能造成社会的停滞和文明的毁灭。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耐人寻味—— 1906年的一天,一队沙俄骑兵通过彼得堡附近的半坦卡河上的爱纪毕特大桥时,指挥官为了向路旁行人炫耀军威,命令马队
变法的王安石不善用人
作者:任国光  来源:领导科学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吕惠卿  变法派  宋神宗  保守派  善变  制置三司条例司  善用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描述:变法的王安石不善用人
励志苦学自得师
作者:张大文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耻  三部曲  墨子  轨迹  王安石  严嵩  河套  艺人  成长  相国 
描述:俗话说,知耻近乎勇。而"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在这里,知耻,勇进,敢为这三部曲,已经成为艺人马伶发奋图强、扬眉吐气的成长轨迹。
之叹,终废之悲
作者:暂无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尺牍  创作特色   
描述:进而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为之叹,终废之悲”的一生。
有一种,燃血为灯
作者:游宇明  来源:老年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宋神宗  改革派  至善  黄州  认识  生活  宋代  熙宁 
描述:如果生活在宋代,我最想认识的人不是权势显赫的高官,不是腰缠万贯的巨贾,也不是美艳绝伦的美女,我最想认识的人是苏东坡。苏东坡是个大才子,还是个性情中人,而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他的至善情怀。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当政,苏东坡因
与荆变法思想之比较
作者:骆啸声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法思想  圣人  孔子  孟子  尧舜  王安石  盂子  君德  孔孟  治乱 
描述:故又是一位经学家和古文学家,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俩的学问,博大精深,政治思想,各具特色,在中国历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司马温对荆新学的批判
作者:王书华  来源:西夏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新学  学术批判 
描述:王氏尊孟,司马氏抑孟;王氏信奉<周礼>,司马氏置疑<周礼>;王氏以佛、道济儒,司马氏则拒斥佛、道.
论王荆
作者:张锡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王安石  诗歌  风格   
描述:仍然不够深入,特别是对“荆体”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荆体”的内涵的认识存在争议,主要有文章风格说、晚期绝句说、诗歌风格说、集句诗体说等四种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荆体”就是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特征的指称
新学新探
作者:熊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哲学思想  儒学  经学  道统 
描述:如何解决儒学困顿、佛道相继崛起问题,并应对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是唐宋以来儒家所必须面对且致力于解决的时代难题。由于各种原因,唐代韩愈李翱等人虽然率先唱扬儒家道德,主张复兴儒学,批评佛道,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不过却也为宋明道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指明...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