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方言的入声
-
作者:白静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声调 大同方言 入声 舒化 两读 促变
-
描述:在中古入声。大同话的入声自成一个调类,独立而稳
定地存在于大同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大同话入声的韵尾已合并,收喉塞音韵尾-?。
入声只有一个,不分阴阳。入声韵母系统也大为简化,只剩下
-
江淮官话入声研究
-
作者:石绍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淮官话 入声 声调类型 韵母类型 韵尾 入声舒化 北部吴语
-
描述:特点,并对其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第三章,江淮官话入声字的今声调。本章全面描写了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三片入声字的声调现状。泰如片入声字今读阴阳两个入声,阴入很稳定,阳入正向阴入变化,有从阴阳
-
中古入声字在邢台方言中的读音研究
-
作者:李于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入声 舒化 简化 层次
-
描述:地域上的差异表现观察入声演变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邢台地区入声的演变情况相当复杂,它的演变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从入声调的角度来说,清入、次浊入,全浊入舒化的进程并不同步;从入声韵的角度来说,有简化和舒化
-
邯郸方言入声舒化的叠置式音变
-
作者:王锡丽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方言 入声 叠置式音变
-
描述:入声的研究过去基本上着眼于音系内部以语音条件为转移去考察其消变的规律,文章着眼于入声的文白读和入转舒在老中青三代的演变过程,从六个方面论证邯郸方言的入转舒属于叠置式音变。
-
从词汇扩散看六安话入声字的演变
-
作者:何自胜 来源:黑河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入声 词汇扩散 舒化 六安话
-
描述:入声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十分复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理论和观点。我们利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考察六安话入声的消变,展示江淮官话入声演变的生动事实,诠释北方话“入派三声“的历时过程。
-
中古入声字在广平方言中的读音研究
-
作者:刘秀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平方言 入声 舒化 文白读 舒声促化
-
描述:镇、东张孟乡)三块儿,共选取了16个点进行调查、描写、比较、分析,希望从共时角度观察入声演变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年龄层次方面涉及中部老中青三代,力求从历时角度探究入声的动态发展。文章还描写分析了与入声
-
古入声字在辉县方言中的调类演变
-
作者:卓俊科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辉县方言 入声 调类 舒化 演变
-
描述:文章从调类这个角度对辉县方言入声发展演变的状况进行考察,指出辉县方言的入声调不分阴阳,调值为一中短促调,并且正由促声向舒声转化,入声舒化后入声调归平声的较多.并探讨了造成变化的原因,展示了辉县方言
-
青春版《牡丹亭》盛演后昆曲在苏州的现状调查
-
作者:金约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昆曲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调查 调查 现状 现状 苏州 苏州 2001年 2001年
-
描述:自2001年5月侣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始,昆曲受到各级有识之士的重视。而自2004—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出现,昆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
晋语张呼片康保方言入声舒化的社会原因初探
-
作者:忻丽丽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语 晋语 康保方言 康保方言 入声 入声 舒化 舒化 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
-
描述:理则推动了入声舒化的进程。
-
从陆九渊的“学为人”教育思想看今天学校教育的现状
-
作者:翟蓉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 陆九渊 现状 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 教育改革 做人
-
描述:本文主要介绍了陆九渊“学为人”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重践道等,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分析当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求对策,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更好的服务仍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