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
地方文献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2(2)
2011(3)
2010(5)
2009(5)
2008(2)
2007(4)
2006(2)
2002(2)
1996(1)
按来源分组
贵州日报(1)
文学教育(1)
散文(1)
其它(1)
音乐生活(1)
作家杂志(1)
新课程(教育学术)(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
青年科学(1)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刘绍昆 作品充满幻象和隽永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幻象  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常务理事  漓江画派 
描述:刘绍昆,1946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师从阳太阳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油画学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1966年刘绍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考取
新课堂应是充满爱的课堂
作者:王燕虹  来源:新教育(海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堂  新课堂  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  小学生  学生个性  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  新课程  新课程 
描述: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爱的课堂。小学生刚走进学校.他们就像那细嫩的芽儿.需要更多的关爱、呵护和引导。教师应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生态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作者:范恒  来源:广西教育B(中教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态课堂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描述:,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那么,如何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让生态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呢?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情趣与智慧的乐园
作者:赵志宏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情趣  智慧 
描述:数学课堂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即让学生学到规定动作的数学知识面,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乐园。
个性中的另一面
作者:尚明欣  来源:初中生优秀作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性  老师  女同学  男生  鼻子  英雄  树权  充满  运动装  故事 
描述:个性就像烹饪中放多了的作料,在冲击味蕾的同时,也让你感受它浓浓的真实……同桌静静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儿。她个头不高,略显粗壮的身上总是裹着一袭鲜艳的运动装,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像旋风一般,让第一眼看
中西拉拉之歌
作者:阿莫  来源: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游园  昆曲艺术  故事  摄影师  电影  沉溺  音乐  充满  昆剧 
描述:自己的生活,只能沉溺于自己的小圈子,自暴自弃。露西有着深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睛,骨感的身体,玩世不恭的神情,尤其是那种充满欲望的挑衅的眼睛。我实在被她迷倒了。在她那里,我们无法看清楚性别,只知道,如果是一个
曲径自通幽
作者:陈君萍  来源:美文(少年散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曲径  为人生  真理  大智慧  花木  吟诵  充满  杰克·凯鲁亚克  高空 
描述:古人吟诵“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他们将意蕴悠长的真理置于这百转千回之中。而王安石也曾说:“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曲径通幽,因曲而幽,也因为幽而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一幅幽雅的水墨画——《小池》赏析
作者:孟宪成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墨画  泉眼  赏析  蜻蜓  笔调  化静为动  自然景物  王安石  晚唐诗  充满 
描述:[原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字廷秀,号诚斋。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语文教学应是充满活力的“百草园”
作者:葛嵩林 杨仟林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  个性特色  创新活力  个性差异  语文教师  充满  审美教育 
描述: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模板塑压效应下,统一尺度的要求,扼杀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性创造,个体性表达和讲授方式缺失。教师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湮没于教参的已有理念、教学模式的固定架构和评价机制的隐性需要之中,总是以"他我"而非"自我"的面目出现,泯灭了语文教师的自由思想
情与景会 意在言表
作者:史在俊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与景  《珠玉词》  《浣溪沙》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意在言外  晏殊  词人  宋初  感伤 
描述:情与景会 意在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