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代的蒙教材
作者:熊承涤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材  《玉海》  王应麟  儿童  历史教材  社会基础  《三字经》  覆盖面  赵匡胤  盖梁 
描述:时还有仿照这种体裁编儿童课本的。如胡寅(致堂)的《叙古千文》是一本蒙历史教材,简单地概括了从古代到宋代的历史轮廓,言简意赅;
略谈宋代蒙的教材与教法
作者:樊彩萍  来源: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材  教材与教法  儿童  教育  教学方法  《童蒙须知》  伦理道德  道德教育  王应麟  思想品德 
描述: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起源甚早,蒙教材历代均有编写。宋代蒙教材有整理前人的,也有新编的,如朱熹的《童蒙须知》、王应麟的《三字经》等,影响深远。教法上重视基础训练,培养道德规范,激发学习兴趣。
王烈教授治哮膏临床运用心得
作者:许晓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哮喘发作期  哮喘发作期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  儿童  儿童 
描述:70),对照组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烈教授治哮膏穴位敷贴佐治小儿哮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
作者:安笑然 周秀玲  来源: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中医药疗法  王烈 
描述: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
刘韵远对小儿舌诊动态观察与研究
作者:陈颂芳 李桂菇 阎慧敏 刘景惠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舌诊  刘韵远  儿童 
描述:尚未有过记载,它是刘师在数十年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到的宝贵经验,对诊治小儿外感性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至于红点的出现和变化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对和研究。我们暂将小儿外感出现的这种病理舌象,称为“红点舌”。现分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刘韵远治疗小儿胃柿石症临床经验
作者:闫慧敏 李桂茹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  胃柿石症  中医药疗法  刘韵远 
描述:刘韵远治疗小儿胃柿石症临床经验北京儿童医院(100045)闫慧敏,李桂茹胃柿石症是由于过食未成熟柿子、未去皮柿子、或过食黑枣,在胃内经过胃酸作用而形成结石。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积聚”、“暴”的范畴。刘老认为:此病多由寒湿凝结,脾阳不振所致,治疗时应以...
刘韵远教授治疗小儿痰饮咳喘的经验
作者:刘慧丽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  痰饮证  咳喘  中医药疗法 
描述:主要与肺牌两脏功能失调有关,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成。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脾虚则肺气弱。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不化,上犯于肺,肺失宣降,上焦水津不能通调与布散,停聚于肺,而为痰饮。临床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点: 1.面色苍黄或晄白:常见于天庭、鼻柱两侧,或颊部表现较明显,其面色苍黄滞而不华为脾虚失运;面色晄白为肺虚卫气不固。两色兼见者为脾肺俱虚之证。
刘韵远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经验
作者:陈颂芳 阎惠敏 李桂茹 刘景惠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中医药疗法  刘韵远 
描述:下如注,蛋花样稀便,色深黄或绿色,味腥臭而粘,小便短赤,口渴烦躁,食少或恶心呕
王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与新药研究
作者:李宏伟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中医药疗法  王烈 
描述: 我师王烈对小儿哮喘的证治有独到的经验。现将其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和新药研究整理如下。 小儿哮喘证治经验探析 哮喘一证从古至今论述颇多,治疗亦大同小异,无外乎发作时辨寒热虚实,治以降气止喘为主,缓解时以调理脾肾为宜。我师循古之理,结合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提出:“小儿哮喘须3期分治,要在活血化瘀。
刘韵远治疗小儿哮喘运用对药经验
作者:刘进录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刘韵远 
描述: 一、散敛相伍,以利开阖刘老认为,小儿哮喘成因虽多,但外因中以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较为多见,治法当以开门逐邪为先。然而须开阖有度,方为正途。若开之过度则耗散正气,能开不能阖则邪去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