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08)
期刊文章(1177)
会议论文(15)
学位论文(11)
图书(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11)
红色文化 (27)
地方文献 (24)
地方风物 (23)
宗教集要 (14)
非遗保护 (12)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368)
2011(237)
2009(322)
2007(100)
2006(69)
2002(33)
1999(26)
1998(22)
1996(15)
按来源分组
江城日报(12)
解放军报(10)
福建史志(2)
山东消防杂志(2)
中国司法(2)
人民政坛(2)
西部法制报(1)
中国刑事警察(1)
图书与情报(1)
长安(1)
地薄种松柏,乡贫育良才:记北京平谷县峪中学
作者:张发  来源:北京教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地薄种松柏,乡贫育良才:记北京平谷县峪中学
与村民小组相应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应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作者:裘石 吕军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所有权  村民小组  农民集体  农村集体土地  所有权主体  农村土地所有权  土地管理法  被征地单位  安置补助费 
描述:和律师事务所并邀请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法院、法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多次聚会研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以及如何保障其合法权益问题、下面发表一些与会同志的发言,并欢迎同志们继续来稿探讨。
京秋访绍棠
作者:毛建平  来源:当代护士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刘绍棠  当代护士  自我保健  长篇小说  南丁格尔  乡土文学  研究会  社会主义文学  山水文化 
描述:作吗?最近,笔者带着十分崇敬和关注的心情专程拜访了他。
大运河之子——访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刘有根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乡土作家  乡土文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北运河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中外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  百万字 
描述:乐呵呵地认我为“侄子”了。最巧合的是他兄妹六人中,与我家的兄妹六人是一样的五男一女,他的二弟和我的二弟都曾在河北大厂县
本色依旧:访刘绍棠
作者:祝勇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国文学史  本色  沈从文  长篇小说  政治  古朴自然  世态人情  田园牧歌  写作 
描述:尽管他19岁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政治旋涡的深谷浪尖。他莫非真的要撇开自己大半生开辟的写作路子,去踏一条新路吗?他
白毛女还应是白毛女:《白毛女》复排之际访李刚
作者:张作民  来源:歌剧艺术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毛女  艺术评论  歌剧  中国 
描述:白毛女还应是白毛女:《白毛女》复排之际访李刚
从战火中走出的艺术兵——访著名戏剧家李超
作者:罗宁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家  汤显祖  中国戏剧  戏剧艺术  桂林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  民族传统文化  京剧唱腔  旅游城市 
描述:朋友刚落话音,我便自我介绍
忽如一夜春风来——访邮电部数据通讯局刘韵洁局长
作者:暂无 来源:通讯世界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据通讯  刘韵洁  邮电部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电信业务  CHINANET  通讯业务  网络建设  DDN网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描述:解和学会使用这一先进通讯手段,也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关心数据通讯业务的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邮电部数据通讯局刘韵洁局长。
报纸应是真正的新闻纸——访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本刊顾
作者:高南佳  来源:传媒观察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纸  新闻事实  新闻工作者  新闻通讯  王维  杂志化  国际新闻  总编辑  新闻奖  新闻版面 
描述:果来看,报纸的消息总是弱项,甚至消息一等奖都会空缺。再从各报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报纸的扩版之风越来越盛,但相应的新闻版面却没有随之增大。这种忽视新闻的重要地位,又认为写新闻很容易,而不认真去组织的偏见,需要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王维同志说,早在1979年的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上,我就曾对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国际新闻版无新闻的状况提出过看法,并写过《报纸是新闻纸,报纸姓新》的
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访刘绍棠
作者:忽培元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北京前门  长篇小说  休息  下午  镜片  平等  寓所  言谈  身材 
描述:绍棠身材较胖,戴着近碗眼'镜,镜片后面的自光里流露出真诚。言谈间,那种出人预料的谦和一与坦直,使你一下子就感到平等、诚挚的亲近。在北京前门西街的寓所里,他笑容满面,谈兴颇浓。 "请问,您眼下还写作飞吗?" "还写。每天上午写,中午休息休息,下午看看书,会会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