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晏殊巧逢“燕归来”
作者:暂无 来源:满分阅读.初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文学修养  大明寺  诗句  作者 
描述:一次,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
成绩不应是学生唯一评价指标
作者:暂无 来源:阳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成绩不应是学生唯一评价指标
《闽都别记》作者应是龙田人
作者:暂无 来源:福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闽都别记》作者应是龙田人
《天发神谶碑》作者应是绍兴人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天发神谶碑》作者应是绍兴人
对话论文作者“汶川成果”应是世界财富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对话论文作者“汶川成果”应是世界财富
就业率不应是评价专业设置的惟一标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就业率不应是评价专业设置的惟一标准
服务国家,应是评价大学“硬杠杠”(文化博客)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服务国家,应是评价大学“硬杠杠”(文化博客)
拿捏之道:谈材料(三)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  故事  桩材料  褒禅山  真善美  王安石  人性  文章  作者  情节 
描述:指津人语行文引材,精挑细选固然重要,但绝非仅止于此。从伐木工人到镂刻匠人,得多少道工序啊。面对一桩材料,懂得拿捏,文章做得恰到好处;反之,单纯摘引而不懂得加工、雕琢,不是流于堆砌的呆气,便是陷入人云亦云的浅薄,千字小文亦显得别扭与无味。
金玉良言 公众才应是三网融合的最大赢家 作者:樊艳兵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法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金玉良言 公众才应是三网融合的最大赢家 作者:樊艳兵
语文书上见习作,作者惊喜;树木名称有失误,邻居较真——呵呵
作者:赵慧青 陆梓华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语文书上见习作,作者惊喜;树木名称有失误,邻居较真——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