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牡丹亭》看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
作者:李艳萍  来源:大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期待视域  期待视域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 
描述:,从而揭示青春版大获成功的原因.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分析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现象.
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
作者:祁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现状  昆曲现状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革新  革新 
描述:为总制作人的团队对传统的《牡丹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革新与创作,例如在剧本方面,尊重原著,取其精华;在导演方面:传承古典,融合现代;在舞美方面:现代舞台,典雅气质;在表演方面:青春靓丽,细腻传神;在唱腔
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董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仪式功能  文化认同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效果 
描述:仪式传播与传统再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守护传统 锐意革新 “临川四梦”演出观后
作者:江巨荣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继承传统  演出本  革新  《牡丹亭》  《紫钗记》  《邯郸梦》  剧本 
描述:守护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需要锐意创新。近三十年来,上昆不但在继承传统上不遗余力,而且在革新发展上敢于尝试,常出新招。这次临川四梦的演出,令人看到不少新意。其中,《牡丹亭》就有多种改编
由当前中国古典音乐与传统音乐流行化趋势引发的一点思考
作者:张晓丽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高雅音乐  牡丹亭  中国古典音乐  通俗音乐  白先勇  中国戏曲  趋势  行化  创作过程 
描述:2004年4月,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倾力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内地成功上演,它的成功在中国曲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时间各类青春版纷至沓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的青春京剧、上海越剧院的青春版<西厢记>等不一而足.
独立东风看牡丹:陈士争版《牡丹亭》与传统戏曲的挖掘视角
作者:李智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猎奇视角  猎奇视角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符号化  文化符号化  传统戏曲文化  传统戏曲文化 
描述: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受西方猎奇视角影响,传统戏曲文化往往会失去精髓,沦为干枯的文化符号.只有以中华传统丈化观照戏曲,在继承发展创新,才能避免戏曲文化的符号化,保住戏曲的神韵与精髓,真正实现戏曲文化
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长春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图片注释: 图片1 :3月2日,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右)在苏州排练日版《牡丹亭》。 3月13日、14日,坂东玉三郎将联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苏州联袂演出日版昆曲《牡丹亭》两场
元杂剧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陈冬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杂剧  王安石  王安石  天道观  天道观  文学传统  文学传统 
描述:元杂剧的王安石多以反面形象出现,这是元代剧作家对历史人物解构的结果.元代剧作家之所以如此解构,从社会思想层面上看,天理人事观念以及集体无意识对剧作家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从文学传统角度来说,在儒家文学
《诗经》的“被”与“副”
作者:吴晓峰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假发  首饰  周礼  郑玄  宗庙  君子  头饰  祭祀  周代  说文解字注 
描述:(髻)为饰,因名髲鬄焉。此《周礼》所谓‘次’也。”①依郑玄,《采蘩》之“被”即《少牢》之“被锡”,是“髲鬄”的假借字。而“髲鬄”又是古人剔贱者、刑者之发,以助妇人发少而做的假发。这种假发在《周礼》
民俗文化的牛
作者:张勃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牛郎织女  水牛  王安石  神话传说  祭祀活动  哈尼族  仡佬族  习俗  小牛 
描述:但得众生皆得晚,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古人赞美牛的诗句。纵观历史,是牛的存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戊子鼠去,已丑牛来。新的一年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