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统、青春、中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创新与发展
-
作者:杨敏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创新 创新 发展 发展
-
描述:昆曲流传发展至今,在保持其传统的特点下,在演员、舞美、音乐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昆曲艺术需要我们勇于突破,要进行一种深度碰撞、化舍的工程,达到一种更新鲜的境界.创新和
-
“昆剧传统”在当代的意义:以《牡丹亭》“重构本”为例的探讨
-
作者:陈芳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当代戏曲 当代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折子 折子 全本戏 全本戏
-
描述:。筆者以為,乾、嘉時期所形成的定式折子,雖是「崑劇傳統」的基礎,卻非絕對不可更動,亦非全部都是「經典」折子。在重構全本時,對於這些折子的內容與表演,或微調精修,或挪移刪節,或重新捏塑,其編創基準應建立在對折子核心精義的認識上。本文即以《牡丹亭》為例,嘗試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盱衡全局,思考如何在當代重構一部兼具思想內蘊與藝術價值的全本戲。
-
伊利舒化奶借QQ破局传统营销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地方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当互联网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商业价值就会随之体现。目前数字营销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其中APP植入式营销受到供应商的普遍青睐。APP营销模式的流行除了其趣味性,更多的体现在它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上。
高度的用户黏着性使得SNS网页游戏成为APP植入式营销青睐的用户平台。悦活通过APP植入一夜成名
-
纪念馆展示设计中的传统美学:以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为例
-
作者:蓝法勤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建筑 古建筑 融合 融合 情与梦 情与梦 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 赋活 赋活
-
描述:在古建筑内设计现代展示,充分利用古建筑原有的空间布局,融合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实现陈列展示设计的艺术性与时代特征,使参观者在美的意境中接受展示信息,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文章以2006年重新修缮的汤显祖纪念馆馆内的展示设计为例,探讨汤显祖美学思想与古建筑内展示设计的和谐融合。
-
刑罚应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对我国传统"犯罪中心论"理论体系
-
作者:张曙光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犯罪 犯罪 刑罚 刑罚 罪刑关系 罪刑关系 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
描述:在"沙滩"之上;罪刑关系也难以担当整个刑法学的理论框架,无法统摄与支撑整个理论体系内容;犯罪在罪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被动摇,刑罚的主导性凸显.刑罚(或刑罚权)才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中心,"犯罪中心论"体系应当向"刑罚中心论"体系演变.
-
做平安使者铸忠诚警魂 ―― 记全省优秀公安局淮北市公安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相山区东山街道建国社区民警在辖区了解治安情况。 市公安局相山分局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推进具有自身特点的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作为中心城区,该局民警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始终坚持严打整治、治安防控,努力为创建“平安相山”,构建和谐社会,
-
李纪恒在专题调研时强调 创先进争优秀做科学发展先锋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谭晶纯)昨日,省委副书记、省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纪恒在云南中医学院、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云岭先锋”工程结合起来,引导、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进、争
-
维护和谐稳定 促进科学发展:记全省优秀公安局王益公安分局
-
作者:滕兑宪 张翔 刘玉周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维护和谐稳定 促进科学发展:记全省优秀公安局王益公安分局
-
人生价值在退休后增值:记湖北省优秀楹联文化工作者李纪林
-
作者:王功明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价值 湖北省 文化工作者 楹联 诗联 对联 汉川 增值 退休 人民群众
-
描述:阳春三月,天高气爽。在汉川城关地税印务室里,一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正忙碌着:仔细察看《银河诗联——全国双百英模专辑》的版面设计、清点数
-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记北京市商业学校优秀毕业生刘绍芬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市 商业学校 优秀毕业生 发光 办公室 会计专业 大学生 学校财务 金子 市委
-
描述:刘绍芬,女,北京市商业学校财务会计专业,1983年入学,1985年毕业。奋斗开始的地方不在大学1983年8月,是刘绍芬一生中最痛苦和矛盾的时间,她以一分之差和梦寐以求的大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