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接受评价与其经典地位的确立
作者:汪超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评价  评价  经典地位  经典地位 
描述:《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经典作品,为明清文人接受认可并推重鼓吹,主要体现在:于"临川四梦"内部脱颖而出、与正统经典相提并论、"奇书"与"才子书"的双重标举。这些阐扬与标举最终确立了《牡丹亭》的经典地位。
王思任与汤显祖交谊及相互评价考论
作者:宋传新  来源:求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思任  王思任  汤显祖  汤显祖  交谊  交谊  评价  评价 
描述:王思任与汤显祖是晚明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俩的交谊源于师生和同门两层关系。两人相互评价很高,其中王思任引徐渭评汤显祖的一句批语,历来有真伪之疑,本文根据原始文献对此考论后,认为并无疑问,实乃后人误解
千秋功罪任评说:苏轼与王安石关系及其评价的审视
作者:喻世华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轼  王安石  王安石  关系  关系  评价  评价 
描述:千载的不了公案埋下了伏笔。简单而复杂的苏、王关系,其实牵涉到两人在思想、文化、政治、性格诸方面的全面冲突。
浅析王安石人才思想的价值
作者:陈宇波 肖松  来源: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价值  人才培养  人才管理  人才选拔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十分丰富,其“任贤使能”、“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等人才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作者:李存山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熙宁变法  范仲淹  庆历新政  评价  理财  司马光  宋神宗  青苗法  吕惠卿 
描述:,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同上书卷八)按照传统的评价,一是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
论朱熹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
作者:张全明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朱熹  熙宁变法  评价  改革  保守派  宋王朝  南宋  青苗法  司马光 
描述:费的贫弱状况。生长在南宋的朱熹,与王安石一样,同样深刻地目睹了当时社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腐朽状况,认为“今天下大势,如人之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盖无一毛
如何评价王安石后期诗歌创作
作者:周亮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创作  评价  后期诗歌  胡仔  宋代诗人  作者  多样性  作品  诗话 
描述: 对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后期诗歌创作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钟记时期的作品是“闲澹”之作。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将王安石的后期诗歌概括为“皆状闲澹”;《优古堂
马克思评价过王安石吗
作者:贾春霖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马克思  《游遍江西500问》  江西人民出版社  评价  宋神宗时期  改革家  阶级矛盾 
描述:王安石(1021—1086年),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改革家。宋神宗时期,擢升为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江西人民出版社的《游遍江西500
清晰的描述恰当的评价
作者:周劭馨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文学  文学史  发展历程  文学创作  文学发展  陶渊明  评价  汤显祖  发展史  作家 
描述:问世,可以说是做了一件早该做而没有做
如何评价人物传记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作者:董月讲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要观点  基本倾向  王安石  茨威格  评价  人物传记  袁隆平  思考问题  真实性  情感倾向 
描述:传记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并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的一种叙事性文体,真实性和文学性是它的突出特点,它所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创作时不允许随意虚构,同时,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