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42)
报纸(1407)
学位论文(31)
图书(23)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67)
地方文献 (109)
地方风物 (45)
红色文化 (33)
才乡教育 (19)
宗教集要 (15)
非遗保护 (14)
文化溯源 (9)
按年份分组
2014(538)
2012(292)
2011(289)
2010(224)
2008(145)
2007(106)
2006(83)
2002(45)
1980(7)
按来源分组
陇东报(10)
中国城市经济(4)
中国国防报(2)
东方今报(1)
经济杂志(1)
中国报道(1)
经济视点报(1)
河南日报(1)
决策探索(上半月)(1)
决策探索(1)
第二届中东北经济首脑会议召开并通过《安曼宣言》,中国政府特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月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第二届中东北经济首脑会议召开并通过《安曼宣言》,中国政府特
大运河之子——访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刘有根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乡土作家  乡土文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北运河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中外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  百万字 
描述:乐呵呵地认我为“侄子”了。最巧合的是他兄妹六人中,与我家的兄妹六人是一样的五男一女,他的二弟和我的二弟都曾在河北大厂县
本色依旧:访刘绍棠
作者:祝勇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国文学史  本色  沈从文  长篇小说  政治  古朴自然  世态人情  田园牧歌  写作 
描述:尽管他19岁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政治旋涡的深谷浪尖。他莫非真的要撇开自己大半生开辟的写作路子,去踏一条新路吗?他
《利簋》铭文
作者:吴孙权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王  甲骨文  于省吾  岁星  商纣  利簋  徐中舒  解释为  占星家  《周礼 
描述:《利簋》铭文释吴孙权利簋于1976年3月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的一个西周铜器窖穴里,其上有铭文4行2字,记述了周武王代商的历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77年,唐兰和于省吾先生发表考释
田畯后稷
作者:张希峰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  后稷  《七月》  田畯  田大夫  《周礼》  农神  周人  南亩  《左传》 
描述: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读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世上有真情——黄松龄与淑贞
作者:韦町  来源:红旗出版社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记小说  中国  现代 
描述:世上有真情——黄松龄与淑贞
昆曲电视剧《牡丹亭·拾画记》的成就
作者:吴新雷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拾画记  牡丹亭·拾画记  电视影片评论  电视影片评论  电视剧  电视剧  地方戏  地方戏  昆剧  昆剧  中国  中国 
描述:昆曲电视剧《牡丹亭·拾画记》的成就
贾宝玉《春夜即事》诗
作者:王人恩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宝玉  《红楼梦》研究  杨万里  曹雪芹  《牡丹亭》  《西厢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本草纲目  破晓时  诚斋 
描述:语和内容,前贤今哲已有多种阐释,为后学解读多所嘉惠。但是,客观地说,诸种解释尚有不妥之处,给人以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之感,看来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想从解释“蟆更”一词入手,进而对全诗内容做一解说,兼对张庆善先生的有关观点提出商讨,敬请张先生和其他同志不吝赐教。
杜诗话五则(三)
作者:许永璋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诗  文学发展规律  七言绝句  四杰  胡应麟  毛先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身名俱灭  文学传统  《孔子世家赞》 
描述:杜诗话五则(三)许永璋一、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原诗从略)玄都藏奥运,诗国引情长。排律开域,流形主故常。七龄凤翮上,百韵虎牙旁。坟典原承古,风骚递入梁。斯篇宏老学,精诣发奇光。尚友邀英哲,系心
谈宋代诗坛的变派
作者:张琦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梅尧臣  苏舜钦  东州逸党  《宋诗选注》  王安石  诗歌流派  《六一诗话》  商业文化  诗风 
描述:谈宋代诗坛的变派张琦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三人并称,进而被称之为一个流派,自宋元以来,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欧阳修在庆历四年所写的《水谷夜行寄圣俞子美》诗中首称“苏梅”:“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