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李觏的人格精神
作者:周世泉 若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人格  人格  精神向度  精神向度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描述:忧天下,康国济民的精神。同时对李觏的人格精神的现实意义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作者:修淦川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人格  人格  中国  中国 
描述: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穿透历史迷雾的旷世知音——论陆游对王安石人格和诗艺的认同
作者:李强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  诗艺  尊敬 
描述:,另一方面也与他自身的人格和艺术追求有关。
最高公安机关也应是法定的刑事司法解释主体
作者:石经海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事司法解释  主体  公安机关  刑事诉讼  司法职权 
描述:一般认为司法解释的主体为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然而,司法实践的实际和公安机关的职权、性质决定了刑事司法解释的主体不限于此,还应包括最高公安机关:最高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如何行使其司法职权所作
时间·人格·方法——黄希庭心理学科研与教学创新之路
作者:赵伶俐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希庭  时间心理学  人格  方法学 
描述:法上,建构心理学三级方法学,将模糊数学等多种方法引入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研究。他以坚实的科研为基础,在心理学课程建设和教材教法上有不少建树;在心理学科学普及与应用转化方面也成绩丰硕。在科研、教学及应用创新之路上,他坚韧地实现着自己“点燃心灵的真善美”的学术理想与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人格: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
作者:涂阳军 郭永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儒道互补人格  比较心理传记学 
描述:因素影响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选举权的主体应是“公民”
作者:郭相宏  来源:人民代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选举权  政治权利  主体  政治话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规定  法学概念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基本权利  人民民主专政 
描述:选举权的主体应是“公民”
“减负”,教育行政应是作为主体
作者:徐鹤春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行政部门  减负  课业负担过重  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  主体  起跑线  学校  小学  极端行为 
描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俨然是一种顽疾。建国六十多年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次出现在中央的文件里,几代中央领导人对此都有过专门的批示。2004年7月,教育部甚至专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之后,每年的教育部工作要
企业也应是道德建设的主体
作者:赵翔 龙巨澜  来源:工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社会责任  道德建设  职业病  尘肺病  职业卫生  法治建设  主体  市场竞争  经济增长速度  劳动者权益 
描述:企业也应是道德建设的主体
政府理应是扶贫的主体
作者:萧灼基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主体  保护劳动力  贫困县  社会保障覆盖面  扶贫问题  九年制义务教育  经济落后地区  维护社会稳定  救济  资源分配 
描述:政府理应是扶贫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