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
报纸(12)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3)
按年份分组
2010(14)
2007(2)
2005(5)
2003(1)
2002(11)
2001(6)
1999(3)
1998(9)
1997(8)
1996(6)
按来源分组
中国企业家(5)
中国市场(3)
中国工商(3)
大江周刊(2)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
第一财经日报(2)
中国经贸导刊(1)
商界(评论)(1)
企业管理(1)
21世纪经济报道(1)
崇“三株”名牌 思“三株”奇迹
作者:胡凤茹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三株口服液  管理体制  吴炳新  消费者  人生价值  彼得·德鲁克  生态制剂  高科技产品  民营企业 
描述:崇“三株”名牌思“三株”奇迹本刊记者胡凤茹1994年3月,首批三株口服液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大连、沈阳等城市上市销售,立即抢购一空。当年12月,三株口服液即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成为医药系统
吴炳新成也三株败也三株
作者:牟乃红 陈丽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改革开放  失败者  商场  中国  风骚  企业  行业 
描述:商场如战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商场,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各路豪杰登台亮相,各领一段风骚,铸就几人欢喜几人哭。很不幸,在中国每天有数百万的企业诞生同时也有数百万的企业死亡怪圈下,三株成了让人遗憾的失败者
【“三株”沉默,为了东山再起】
作者:康曦 王欢  来源:法律与生活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三株公司  三株口服液  三株集团  民营企业  子公司  化妆品  农业科技产品  保健品  中国营销 
描述: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三株公司,曾是一个拥有十五万名员工的庞大的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最高峰达到八十点六亿,创造了中国营销史上的奇迹。 然而一九九八年春天里一场飞来的横祸,几乎在瞬间便葬送掉了这家声震
三株:敢向蟾宫折桂枝
作者:周雅彬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蟾宫折桂  三株集团  优质服务  吴炳新  优秀文化  科学协会  医药企业  星级服务  医药工业  球钻 
描述:三株:敢向蟾宫折桂枝
奉献──三株精神的精髓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吴炳新  党员干部  三株口服液  济南大学  共产党员  微生态调节剂  民营企业  科技进步  党组织 
描述:奉献──三株精神的精髓1991年3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三株药业总公司向“希望工程”捐助仪式在这里举行。当公司总裁吴炳新将一张放大的200万元支票郑重地交给中国青少年福利基金会负责同志
三株集团档案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企业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三株集团  三株口服液  1995年  吴炳新  子公司  赋新康口服液  1996年  营销中心  年销售额 
描述:三株集团档案
铁血三株──过时的英雄?
作者:方向明 张军  来源:中国企业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三株口服液  三株集团  子公司  三株公司  营销网络  经理阶层  化妆品  销售额  管理体制 
描述:铁血三株──过时的英雄?
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作者:李鑫生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三株公司  社会变迁  社会学  子公司  企业文化  吴炳新  现代企业家  国有大中型企业  产业结构 
描述: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李鑫生"三株"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而存在,这是社会各界公认而无人质疑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三株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三株现象”的联想
作者:高仰山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口服液  基因变异  药物作用  保健功能  补脾益肾  药品不良反应  药业公司  心理作用  吴炳新  药理研究 
描述:,受到形形色色胃病缠身的广大民众的青昧。在药物作用加心理作用的驱使下,购买
三株药业欲重振雄风
作者:暂无 来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服务营销  三株公司  三株集团  药业  市场营销  “二次创业”  全盛时期  工作站  生物工程技术 
描述:曾经创出“三株现象”奇迹的三株集团,全盛时期曾经建立了600多个子公司、2000多个办事处、13500个工作站。传单、专题、活动……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铺天盖地靠近百姓生活。总裁吴炳新说:我可以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