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1)
报纸(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0)
地方文献 (5)
按年份分组
2013(3)
2012(2)
2011(4)
2010(3)
2000(3)
1999(2)
1996(1)
1995(2)
1994(2)
1990(6)
按来源分组
文学遗产(3)
上海戏剧(2)
戏曲艺术(2)
古今谈(1)
文学评论(1)
今晚报(1)
河北学刊(1)
剧本(1)
戏文(1)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
《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万历十六年:与《〈牡丹亭〉成书年代新
作者:吴书荫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戊子系统”  “戊子系统”  徐渭  徐渭  潘之恒  潘之恒  三妇评本  三妇评本 
描述:,如牡丹亭成书、版本比较等,与《新考》作者进行商榷,从而论定《牡丹亭》不可能成书于万历十六年(戊子),并指出其所谓两个版本系统说的谬误。
发乎情,止乎礼义——苏州派爱情剧略论
作者:康保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派  明末清初  爱情  地方色彩  交流经验  剧作家  戏曲作品  《牡丹亭》  《西厢记》  剧坛 
描述:明末清初,在苏州地区,一下子涌现出李玉、朱素臣、朱佐朝等十多个专业剧作家。他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创作出一大批风格相近的戏曲作品,雄踞于当时的剧坛。人们习惯于称他们为“苏州派”。 以浓郁的苏州
玉茗堂和汤显祖墓
作者:晓旭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  《牡丹亭》  公元  玉茗堂四梦  《紫钗记》  明神宗  太常寺  剧坛  书香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 剧大师,他与莎士比亚恰似两颗明星在东西方剧坛上交相辉映。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1550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他字义仍,又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等。明神宗万历年间考中
中国戏曲美学中的本色说
作者:黄仁生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论  中国戏曲  王骥德  明中叶以后  戏曲艺术  骈俪派  美学要求  汤显祖  戏剧艺术  剧坛 
描述:现代的大曲论家吴梅还用了许多篇幅来探讨本色问题。 戏曲的本色理论,显然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同时又体现出它作为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潮与文艺思潮的涤荡和人们对于艺术规律认识的深入,它的理论触角伸入了艺术创作和
但是相思莫相负
作者:金名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女主角  长生殿  爱情戏  剧作家  柳梦梅  剧坛  改编本  折子戏 
描述:为《牡丹亭》中男女主角忠贞不渝的爱情所迷恋,也更为汤显祖借人物之口,向往“美哉世界”的理想而折服。我以为:
玉茗堂断记
作者:吴文丁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抚州  沙井  高韵  绝俗  戏曲家  剧坛  《牡丹亭》  故里 
描述: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其中以“玉茗堂”最著名。我国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生前最爱白瓣绿蕊、高韵绝俗的玉茗花(即白山茶)。他弃官回到故里——江西抚州后,用十年时间,借助亲朋的资助,建成一座书院,取了个总名称叫“玉茗堂”,包括玉茗
总领风骚四百年,还魂一记至今鲜——谈谈《牡丹亭》在国内的影响
作者:罗传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领风骚  杜丽娘  临川  冯小青  娄江  剧坛  戏剧史  剧作家 
描述:汤显祖的光辉剧作《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喜剧。当《牡丹亭》一问世,就以席卷天下之雄风,驰骋剧坛,光芒四射,把明代戏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
明永乐迁都后至万历时期金陵书法发展的阶段性分析
作者:蔡清德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  永乐迁都  书法  李时勉  金琮  徐霖  金陵三俊  祝世禄 
描述:风演变见证了明代书法的盛衰变迁,是明代书法在地域上的集中反映与缩影。
戊子顺天乡试案与万历四曲家:王衡、陈与郊、沈璟、汤显祖
作者:李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戊子顺天乡试案与万历四曲家:王衡、陈与郊、沈璟、汤显祖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人的创作心态:以徐渭与汤显祖为例
作者:刘玉群  来源: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渭  汤显祖  文人创作心态 
描述:不同的个性气质可以使作家建立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机制,不同作家的早期经历和个体人格发展情况必然要制约他们以后的心理结构和情绪倾向,不同的人格形态也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作家的创作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