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74)
报纸
(63)
会议论文
(10)
学位论文
(8)
图书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9)
地方文献
(48)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16)
2012
(25)
2009
(16)
2006
(11)
1999
(19)
1997
(21)
1992
(15)
1989
(10)
1984
(10)
1981
(6)
按来源分组
深圳特区报
(5)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3)
人民音乐出版社
(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名作欣赏
(2)
乐器
(2)
语文知识
(1)
书城杂志
(1)
山西教育
(1)
相关搜索词
击乐器
政区
信息时代
子思
孔子
余夫
现代性
音乐史
简文
国营农场
命题作文
天问
北师大版教材
四声
喝茶
外国记者
字迹
商榷
城门
周礼
汉语
品酒
地方志
地方政府
培养学生
《牡丹亭》
勘误
秦筝
放血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续问辨牍》】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王安石与曾巩交疏
辨
作者:
刘成国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见
学术取向
性格因素
师道
描述:
根据王、曾生平的交游往来,确定二人关系的疏远,当在熙宁初年。然后由王、曾二人的诗文入手,结合当时时事,分析二人晚年相揆的原因,在于政见上的一系列分歧;最后则进一步发掘学术思想的歧异对于二人交游的影响,以及在二人交疏的过程中,王安石的性格因素之作用。
“别是一家”说与《词论》之关系试
辨
作者:
许金华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别是一家”
李清照
《词论》
“以诗为词”
王安石
音律
《中国文学史》
李清照词
重大题材
理论批评
描述:
“别是一家”说与《词论》之关系试
辨
《隆平集》作者考
辨
作者:
叶建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平集》
《隆平集》
曾巩
曾巩
描述:
《隆平集》是宋代一部重要史著,历来为宋史研究者所重视。可是其作者问题却是一个疑案。本文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的基础上,将曾巩文集与此书对照,并结合曾巩学术活动和思想特点,论证《隆平集》确为曾巩所撰
论郑玄对《礼记·月令》的考
辨
作者:
车行健
来源:
东华人文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考
辨
《月令》
《吕氏春秋·十二纪首》
《周礼》
描述:
玄的考
辨
頗為精密,而且他的若干結論也被後世許多學者所採用。但在經過重新考察他所提出的證據及其所進行的論證過程之後,卻發現鄭玄的考
辨
存在著若干瑕疵,不足以充分支持他所得出來的論斷。因此他所主張的《月令
禅儒之争:陆九渊教育思想与佛学关系考
辨
作者:
张学强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儒之争
陆九渊
教育
描述:
作为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的陆九渊教育思想,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思想有着极大的关系,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从其性质来说,则属于儒家,从其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对佛教教育思想的批判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朱熹之以陆学为禅学主要是从其外在方法论的特征而言,并非深入到其内在的思想属性。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
续
五)
作者:
罗星明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通志堂集
《春秋》之义
《周礼》
《春秋传》
《论语》
《礼》
周世宗
《易传》
《易》
描述: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
续
五)
匡谬
辨
诬,端正学风:答高纪春对我《司马光日记校注》的批评
作者:
李裕民
来源:
河东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宋史》
端正学风
《历史研究》
古籍整理
《目录》
日记
匡谬
光日
描述:
匡谬
辨
诬,端正学风:答高纪春对我《司马光日记校注》的批评
匡谬
辨
诬 端正学风——答高纪春对《司马光日记校注》的批评
作者:
李裕民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录》
王安石
《宋史》
司马光
端正学风
古籍整理与研究
日记
匡谬
大理寺
光日
描述:
匡谬
辨
诬 端正学风——答高纪春对《司马光日记校注》的批评
“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辨
──读《陆九渊集》札记之四
作者:
涂宗流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天
人
人
太极
太极
阴阳
阴阳
理
理
心
心
描述:
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